无良!论日本为何总是[恶搞]他国名著
- 来源:环球时报
- 作者:不死鸟
- 编辑:ChunTian
什么是恶搞
恶搞一词起源于日本,原词“KUSO”意即“粪便”。在恶搞者看来,KUSO不是简单的搞恶,而是对偶像和经典情节的颠覆、重构,是通过对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事件重新演绎、重新解释或重新安排命运,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恶搞的对象必然是经典、名著、名人、热点,是大众本已熟知和感兴趣的东西。最常见的恶搞恰是针对市场热卖的主流文化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情节和人物耳熟能详,关注面广,恶搞起来看客好懂好记好笑,很容易一炮走红。如果不拿这些当作恶搞的对象,就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正如一个常举的例子,恶搞者添小胡子的画笔必然伸向《蒙娜丽莎》,而不是一幅普通的仕女画。
由于日本文化产业极其发达,而本土素材远远不能满足其庞大的需求,加上文化产业面向全球市场,所以他们的动漫、游戏、音像制品,常常需要从其他国家的文化中汲取素材。从格林童话到爱尔兰民间传说,从美国牛仔到希腊神话,从上古传奇到科幻故事,都是日本文化产品中非常常见的主题。如著名的光荣游戏,就采用了大量中国、西欧和美国的背景剧本和人物。甚至被尊为经典的日本严肃电影也不能幸免,如黑泽明的力作《乱》就剥取了莎翁《李尔王》的故事框架。
既然主流产品的主题经常是外国名著经典,以它们为对象的恶搞类产品自然概莫能外。日本动漫瞄准中国名著历史悠久,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在上世纪50年代就推出过《我的孙悟空》。恶搞的“受害者”也远不止于中国古典名著:希腊罗马史诗里的神仙被恶搞成情色动漫游戏主角固然司空见惯。日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不能幸免:据说私生活严肃的战国“军神”上杉谦信被塑造成美少女已不是一回两回;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同样免不了被日本一最新游戏歪曲成猥亵男甚至魔人。至于《源氏物语》不受青睐,恰恰是因为它原本就有大量暧昧描写,让恶搞者失去了“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我们得明白,这些恶搞者通常只是借用名著中某些人物的名字或故事结构,而非真的在演绎名著。正如某些日本评论家所称,游戏里的美少女上杉谦信并非历史人物,而只是“碰巧在游戏世界里诞生的同名人物”而已。同样,情色游戏里的林黛玉形象固然与红楼梦里大相径庭,但整个情色游戏又何尝是真的在“还原红楼世界”呢?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