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全系列发展史深度解析 从wasteland到辐射4盘点
- 来源:kdctr
- 作者:售梦者
- 编辑:售梦者
——前言——
提起辐射,一般人会上溯至1988年发行,Interplay的名作《废土》(Wasteland),如果把眼光放到电影界,我们会有更有趣的发现,那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梅尔吉布森的成名片疯狂的麦克斯(mad max)系列。梅尔吉布森在此片扮演一位核战后荒漠世界的游侠,该片不仅动作火爆,黄沙漫天的荒漠,与世隔绝的小镇,骑着摩托四处劫掠的飞车党,为日后的电影及各类ACG提供了一个杰出的范本。
除了世界观,辐射还深受电影人物形象的影响,身穿铁甲的强盗和卫兵不提,穿着黑色或蓝色夹克的主角,几乎就是片中梅尔吉布森形象的翻版。有趣的是,北斗神拳也有大量类似设定来源于这部电影,一样是核战后文明退化的世界,身穿深蓝色马夹的主角,朋克发型穿着盔甲的杂兵。同样的素材,却在不同的作者的手中诞生出迥然不同的产品。
(辐射1、2代中的皮甲造型就是麦克斯外套的造型)
《莱博维兹的赞歌》
同样是辐射系列的最大的灵感来源之一——《莱博维兹的赞歌》是美国优秀科幻小说作家米勒的代表作,也是他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全书悲怆沉重,是少有的在主流文学界博得广泛赞誉的科幻杰作,荣获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起初,是核爆烈焰和辐射尘埃,人类退化到蒙昧时代。工程师莱博维茨创立了莱博维茨修道院,致力于保存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然后,是人类重新渴求知识的年代。莱博维茨修道院却并不急于将自己手里的藏书公诸于众,他们认为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无法善用知识。但是潮流无法阻挡,人类再次进入科技时代。最后,又是核爆烈焰和辐射尘埃。而莱博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也同样又一次踏上征途,担负起数千年前教会初创时的职责:保存文化,留待未来。这是一个悲痛的轮回。
一代中的钢铁兄弟会,除了对中世纪骑士团的黑色幽默和讽刺,部分也是在影射莱博维茨修道院。
——Interplay的诞生和废土1——
Interplay诞生于1983年,老板Brian Fargo是一个疯狂的RPG爱好者,《废土》(台译《荒野游侠》)则是在他亲自操刀下早期Interplay的代表作。《废土》的故事背景发生在 1998年3月,美国新建立的军事空间站大大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世界各国不得不纷纷表态各自阵营。空间站升空后因为一个遇难信号,摧毁了美苏双方大部分间谍卫星。出于恐慌,双方开始互掷核弹,互相摧毁。当然在这种打击下仍然会有一小群人活下来。玩家要扮演的就是一小群在荒凉峡谷中建造监狱的工程师。核打击开始后,他们迅速接管了监狱,将犯人赶往荒漠,同时接纳附近幸存的几处居民来建设一个新社区。而后他们建立了搜索队,准备与外界打通联系,并击退犯人的反扑。
在1988年,废土是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游戏。游戏不仅提供了开放性的剧情框架,还是第一个区分主动/被动技能的游戏。丰富的技能系统还为战斗和解迷提供了多种解决办法,游戏里的一道锁着的门就有好几种办法解决:撬锁,翻墙,使用蛮力硬开或者干脆使用火箭;面对复杂地形,也有游泳等多种方式通过。除去战斗,成功使用技能也能获得经验值,另一方面也鼓励了玩家培养多种多样得人物。游戏中可以在指挥中心招募和培养新队员,对于队员,也并非是一般游戏中玩家手中的玩偶,对应其性格,队友也会拒绝玩家一些换装备的要求和行动指令。
废土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具有大量的文字叙述,包括大量人物对话,场景描述,解谜信息等;一方面因为早期电脑存储容量和图像处理能力极其落后,需要大量文字表述,但另一方面这些文字极其生动,为游戏增色不少。因为画面上的一些暴力描写,本作最终也贴上了“13岁以上”的标签。
(P.S)1988年发行的废土1现在在steam上还能购买到……看看80年代游戏的main menu,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啊……
——废土的精神续作:辐射——
《废土》由EA发行(版权也握在EA的手里),在当时叫好又叫座,不仅是Computer Gaming World的年度最佳RPG,还在该杂志96年的一个经典电脑游戏评选中荣获第九。这么一款殿堂级作品当然要为它制作续集,但续作的制作却意外的不顺。
首先EA为其开发了一部续作《梦之泉》,描述的是佛罗里达某地在核轰炸变成了一个海岛,岛上人类和动植物深受核电站变异之苦,纷纷发生变异,在听说岛上有一个梦之泉可以解除变异后,几个幸存者组成了一支冒险队伍。梦之泉采用了废土引擎,但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规模不比废土大,战斗却更难更频繁,早期极易团灭,属于难得没道理的那种游戏。Interplay曾制作过一个正式续集《千钧一发》(mean time),据说完成度极高,但最终没有发行,网上也找不到任何图片,据说是因为一段蠕虫病毒毁掉了测试中的游戏。
1997年,Interplay推出了以1988年著名后启示录RPG《Wasteland》为蓝本的非正统续作,由于Wasteland的品牌权一直在EA手中,这部续作只得重新起了个名字,这就是《Fallout》。1997年《辐射》诞生,游戏海报下面印着一行字“挺进废土”!确实,《辐射》全部继承了废土那些知名要素,并统统加以强化。
《辐射》中的核战来源于石油枯竭后的能源危机,恐怖分子横行,新型传染病不断蔓延。不过正因为不是正式续作,辐射的世界观和背景才和废土有所差异。可以说,《辐射》是在向10年前的《Wasteland》致敬。
(辐射1的封面就是T51的头盔,T51也是辐射系列中第一个出场的动力装甲)
——西边出现了阳光,你这辈子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其实之后3代的开头场景就是在向这句话致敬)
Vault 13是一个位于南加利福尼亚与世隔绝的避难所,这里是主角的家,游戏开始的地方。
13号避难所的净水芯片坏了,没有它,整个避难所都会完蛋。剩余的净水只够维持150天...那个该死的避难所所长选中了我们的倒霉蛋主角在净水耗尽前找到一块新的净水芯片,这是多年来避难所大门第一次打开...而我们的主角在探索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什么样的阴谋呢...
最初Interplay没有获得通用角色扮演规则的使用许可,原因是GURPS的创造者Steve Jackson Games认为Fallout这款游戏的暴力元素过多。于是制作组自己开发了一套规则--SPECIAL系统。7个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力量);Perception(感知);Endurance(体质);Charisma(魅力);Intelligence(智力);Agility(敏捷)和Luck(运气)。新的系统也是游戏更具有球探足球比分性。创建人物时配点的不同,人物进行游戏的方式可能会完全不同。你可以简单的凭武力解决问题,也可以不与敌人直接接触,通过潜入的方式完成任务目标,口才好的话甚至能够和平解决事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完成任务都可以获得经验,但非暴力方式能获得更多的经验。
(你可以尝试创建某项属性只有1点的角色,游戏体验会很有趣...)
辐射的游戏风格颇具特色,一切看上去都带有20世纪50年代的影子。50年代是美国人对核战争最为恐惧的年代,美国现存的多数核辐射避难掩体大多也建设于那个时期。古老的爵士乐,随处可见的猫王画像,50年代风格的宣传画,拥有核聚变引擎的车辆仍然保持着50年代的样式,各类机器人和能量武器看上去也参考自当年的科幻电影(最明显的就是那个那把你的敌人变成一堆灰尘的“外星人冲击枪”...)
《辐射》的众多出色特性,使其获得了媒体和玩家广泛赞誉并获得了97年度最佳RPG称号。1代的成功也直接促成了Black Isle(黑岛工作室)的建立。
——辐射2——
(辐射2的封面是英克雷动力甲markI的头盔,差不多就是4代中的X01动力装甲)
前作中的倒霉蛋主角“避难所住民”找到了净水芯片并历经艰险粉碎了教主的阴谋,可是回到避难所后迎接他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监督者的那张该死的老脸。监督者认为虽然“避难所住民”拯救了避难所,但是这也使得避难所的其他居民也想效仿他离开避难所去外面的世界探险,为了避难所的安定,监督者“不情愿”的作出了放逐主角的决定。倍感失落的“避难所住民”带着一部分支持他的人离开了避难所并在很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名为阿罗尤的小村庄。
80年过去了,小村庄依然保持着原始部落的形态,多年的干旱与疾病使村庄日渐衰落,为了拯救村庄 长老选中了你作为“获选者”(chosen one,也是2代主角“畜生旺”这个别名的由来)去寻找一张古老盘片中提到的“伊甸园创造器”(G.E.C.K)。这是拯救你的村庄的唯一方法。和前作一样,在寻找GECK的过程中你将又一次的粉碎一个巨大的阴谋,最终拯救世界。
《辐射2》延续了一代的引擎、画面和战斗系统以及人物、物品设定,并且优化了队友NPC的人工智能和控制系统,与前作一样,游戏含有大量支线任务和隐藏要素,设计人员还在这款游戏中加入了很多对名著、名人的恶搞和黑色幽默,在玩家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天朝玩家,辐射2受到天朝玩家的好评远超前作)
游戏里新奇的创意情节很多,比如说强迫的同性婚姻,主角去当*片演员啊什么的……
2代的很多梗现在都还会看到有人用……
负面评价:一部分玩家(特别是国外玩家)认为2代比起续作更像是个1代的大型资料片
还有一部分玩家认为辐射2对流行文化的讽刺过激,偏离了其应有的创作轨道。另外2代中大量现代武器的添加也曾经引发过质疑。
不过无论怎么说,辐射2都是一款公认的经典之作。作为黑岛正式成立后的第一作,FO2的成功使其名声大振,欧美角色扮演游戏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黑岛陨落,辐射IP的转让——
黑岛承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是在2001中。在这一年年初的游戏开发者论坛上,黑岛对外宣布它的下一款大作《托恩》的开发计划。公司上下对这款游戏期待很高,甚至将它冠以《黑岛的托恩》这样自豪的名字。几个月之后,这个计划被撤消,制作组组长克里斯·泰勒带领原小组成员黯然离开公司,从此黑岛陷入人才雪崩的深渊。这一年冬天,由于Interplay在没有征得BioWare同意的情况下将新作《无冬之夜》的发行权转让给其它公司,激怒了这个最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导致BioWare收回《无冬之夜》发行权。为黑岛和BioWare双方带来巨大财富和声望的B&B组合宣告破裂。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黑岛在其事业最成功的时候突然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取消和失去几款大作的开发发行,以及大量资深制作人员流失。而这两点原因又归结到它的母公司Interplay财政状况不佳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上。从1999年之后,Interplay在连续12个财政季度中有11个季度是亏损的。2000年初,法国公司Titus收购了Interplay超过一半的股权,该公司借口重组董事会,事实上获得了公司决策权,将公司创始人Brian Fargo架空。
公司新总裁荷尔夫·凯恩一上任就将游戏开发重心从PC平台转向家用机平台。原本Interplay旗下众多制作组被逐渐削减到两个:黑岛和制作家用机游戏的数字伤害小组(外界对这个默默无闻的小组的认识通常只是“Interplay的家用机部门”)。与此同时,制作组的权限也大不如前,越来越多老制作人被抽调去进行那些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新总裁甚至毫不讳言“在商业利益面前,游戏质量远不如销量来得重要。”在这种“赚快钱”的政策下,Interplay陷入了人才流失和财务赤字的恶性循环。
在bioware将Interplay告上法庭的同一天,饱受压力,被法国人架空的Brain Fargo宣布离职,这位可敬的游戏制作人最后说道,“我们确实该为财政困难受到指责,但我想没人会斥责我们的游戏,我们年复一年制作当年最好的游戏,也将会继续下去。”这位老将一离开,法国人就撤下了“源于玩家,服务玩家”(By Gamers,For Gamers)的公司座右铭。双B的分家,不仅让Interplay失去了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对当时的欧美RPG粉丝,也仿佛东西罗马的分裂。
2003年末,由于与龙与地下城版权所有者威世智公司和发行商威望迪的法律纠纷迟迟无法解决,Interplay被迫集中剩余资源完全投入家用机平台的开发。黑岛工作室最终失去了存在的理由。Interplay虽然裁撤了黑岛,但是自己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2004年初,Titus因为财政危机宣布倒闭。
2004年5月,Interplay也因为公司债务,拖欠员工薪水,拖欠场地费用等为由被勒令停止了一切开发活动。公司被扫地出门,绝大部分员工被解雇。当然,与Titus不同,Interplay还有一大堆当年苦心经营攒下的名作版权可卖。几个星期以后,Interplay的法国老板租了个小办公间,皮包里塞满了各类名作的版权,开始了他的新买卖。
接下来的几年,Interplay这个生命垂危的瘫痪病人不断靠着变卖祖宗家产来吊着自己的那条小命。博德之门,冰风谷,自由空间等看家大作的版权纷纷售出,不过最值钱的还当属被自己无情解散的黑岛的成名作——辐射。因为出价过高,在吓跑几个买家以后,大客户终于上门了,那就是Bethesda。
Bethesda的上古卷轴系列在PC和XBOX叫好又叫座,志得意满之余,急于扩大战线,再接再厉。辐射业绩辉煌,有着几百万的销售成绩和良好口碑,一再成为玩家和业界的焦点,当然符合他们的胃口。2005年,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以117.5多万美元的价格,将辐射3的制作权和代理权卖给了Bethesda。
不仅是辐射的原创者之一的Boyarsky,哪怕在不少粉丝眼里这也像“前妻卖掉了监护的儿女”,但另一方面,欧美游戏业既有实力又有财力做出名符其实的辐射游戏的,似乎也仅有Bethesda。就算这样,也有不少辐射粉丝去Bethesda的论坛吵闹,因为Bethesda和黑岛虽然都标榜自由,但是风格迥然不同,上古卷轴更多靠的是广大的冒险世界,大量的冒险任务;辐射更注重多样化解决任务的方式,以及与NPC的互动。
玩家担心辐射3变成了上古卷轴的科幻版确实不无道理,虽然Bethesda一再做出保证,但是NMA的铁杆粉丝们仍然不依不挠,厂商和粉丝这几年就像是一对离不了婚却又心不甘情不愿的夫妻,只能吵闹着勉强凑合在一起。Interplay拿到这笔钱后,投资了一个叫Ballerium的网络即时战略游戏,遗憾的是那个作品并未给他带来任何收益,反而耗掉了Interplay宝贵的资金。2007年四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档显示Interplay将辐射完整商标权卖给Bethesda,自己仅保留辐射Online的制作和运营权。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