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游戏杂谈 > 新闻详情

“电子海洛因”:孩子们如何沦为虚拟世界成瘾者

时间:2016-09-07 13:36:45
  • 来源:界面
  • 作者:神游玉间
  • 编辑:ChunTian

据最近的研究,iPad,智能手机以及游戏机,对人的影响与“毒品”相似,某种程度上可谓是“电子毒品”。

一项对于脑图像的研究显示,上述这些电子产品对于人类大脑额叶皮层(frontal cortex)——主要负责控制执行功能——有所影响,而这种影响与人类受到可卡因的影响时所呈现出来的表征类似。

而富有刺激性的技术产品会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迅速提升多巴胺(dopamine)含量,并让神经传递素迅速将欢愉的感觉传达人类身体各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刺激与性刺激类似。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脑神经学教授,彼得•怀尔布罗博士(Dr.Peter Whybrow)主导了这项研究,他将电子设备所导致的成瘾症状称之为“电子可卡因”,而在中国,舆论曾经将电子游戏称为“电子海洛因”。

事实上,主导了为五角大楼以及美国海军进行成瘾相关研究的安德鲁•道恩博士(Dr. Andrew Doan)已经开始了关于电子游戏成瘾性的研究,并在他的研究中把游戏以及高科技电子产品称之为“电子pharmakeia”(pharmakeia是希腊语“毒品”的意思)。

换而言之,儿童在玩《我的世界》的时候,脑电图显示其大脑状态与磕大了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的尝试往往很麻烦,而且孩子们往往会回以愤怒。此外,大约有百余例临床试验证实,长期接触电子产品会导致情绪低落,焦虑,造成侵略倾向;而在电子游戏中沉迷也具有精神疾病的特征。

在过去15年中,笔者曾经接手过超过一千个青少年患者。而“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这一句看起来有些老生常谈的话,对于治疗“技术上瘾”而言,往往非常有效。当孩子们已经在电子产品或是游戏上花很多时间的时候,想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了。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治疗药物成瘾的原理,要比治疗社交网络成瘾或是游戏成瘾简单一些。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