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里的一点馊味儿——有关E3的若干反思
- 来源:3DM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ChunTian
游戏展找到灵魂——客观一点看E3
晶合实验室 Merlinpinkstaff
如果一定要抱怨,十有八九的游戏从业者会说:“游戏展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在一款游戏从宣布到发售的漫长日子里(通常也会有一年),开发商和发行商至少会经历一次E3、一次TGS,以及一次gamescom。这还是顶级游戏展呢,如果再算上各种地区性游戏展、乱七八糟的动漫展、圈内交流,以及牛皮哄哄的超级发行商单独举行的自家展会,任何一个有理智的项目组也会给自己的团队里多招几个熟悉Adobe Premiere软件的家伙,否则怎么能剪辑出足够的预告片去应付这些接踵而来的大展呢?当然,更头疼的还是这些游戏的创意指导或制作人,他们挖空心思也得琢磨点儿新段子,免得他们现身展台和参与互动时被大失所望的玩家哄下台去。从这个角度看,你得佩服小岛秀夫,就算“合金装备”系列已经像吃面一样在大大小小的游戏平台上开花,他还是能想出来点新玩意儿。你看今年的E3上,就算没有MGS穿越到“刺客信条”的桥段,但“雷电切西瓜”那几秒钟还是成了个不大不小的惊喜。
小岛现象某种程度上就是对E3的一种诠释,它不需要最大、最多这种头衔,也不追求新颖、独特或者更细分的专业性。E3就是这样,它总能吸引最顶级的游戏人和游戏公司,成为整个6月无法回避的焦点,创造一些乔布斯爸爸力挺iPhone 4之外的话题,然后让你咂吧着余味,期待明年的洛杉矶还能让游戏宅们重新激动一次。
当然,2010年的世界和15年前大不一样了。15年前,美国球探足球比分软件协会(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ESA)的前身IDSA(Interactive Digital Software Association)创立了E3。那一年,《大众软件》刚刚创刊,中国的互联网和游戏业也刚刚起步,当时的游戏从业者和玩家都像土老冒一样,E3被介绍进国内时,就像那时任何的舶来品一样笼罩着神样的光环。于是,当年复一年的E3依旧,游戏业、玩家群体迅猛发展,玩家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E3一度失去了它的光辉。在国外也是如此,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战略思维,ESA都曾打算给它重新定位,弄成一个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但ESA和它的参展商们很快发现,E3并不适合像2007~2008年那样,自我阉割去做一个二流游戏展,至少人们在习惯上已经认可了E3的模样:无数的参展商和大事件、熙熙攘攘的观众流以及不再妖娆却也不至于彻底消失的展位女郎。
我不明白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什么一定要给E3贴上一个感情标签,比如“我讨厌 E3”“E3好没劲”,甚至是把SONY、微软、任天堂等厂商发布会的无力表现也和E3联系在一起。因为……怎么说呢,E3它就是一个中性的、人畜无害的存在啊!世界人民需要它,无数厂商认可它。我明白你大概是因为厂商们的贫乏表现而迁怒到E3。如果你硬要发些牢骚,抱怨这届E3太过平淡,至少也得先想想,这些厂商发布会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自发活动,举办地点也和E3展场无关。三大厂商不可能保证每年都有亮点,主办方ESA也不可能给三巨头跪下,求他们一定要在E3期间拿出点干货——看看SONY和微软在体感上的表现,看看SONY的按摩棒和微软的Kinect预告片,你只能说他们的创意都被狗吃了,想弄出点儿亮点,哪有那么容易。
客观一点看E3,它就像一个花了几百亿广告费砸出来的知名品牌,如果你无视E3和ESA的品牌影响力,在北美地区还找不到一个同样影响力巨大并且真正适合的媒介平台,轻易能够吸引数万人流,还有数不尽的媒体记者万邦来朝。同样,一个玩家可能会不知道gamescom,不知道PAX,但有谁会不知道也不关注E3呢?
你当然可以举出一些特例,比如暴雪球探足球比分就不参加E3、任天堂几乎不参加TGS。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除去暴雪抱怨ESA会费太高这种借口之外,关键还是自家的BlizzCon已经越来越成功;任天堂也是同样,每年TGS之后举办的Space World足够令他们满意——但这是在日本的情况,一旦任天堂要去北美宣传,E3仍旧是他们不可缺席的一站。另一个例子是,日本市场一直是微软的软肋,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微软还不如放弃了日本市场,可微软爸爸为了在日本多卖几台Xbox 360,每年的TGS都是不惜血本,大概已经成了CESA的第一财神爷。所以站在客观的角度,这些所谓的特例都不过是各怀鬼胎之后的在商言商。
是的,这些特例也延伸出另一个话题,那就是厂商自办展会是否会威胁E3的地位?你肯定知道,在E3缩小规模那两年,正好是厂商自办展会集中出现的时段。欧美和日本有实力的一线厂商绝大多数都开始尝试自己搭台唱戏,就算是CAPCOM这样不算很高调的日本厂商,也会去摩洛哥的海滩上办一个展示会。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玩家和媒体记者来说,你不必像身处一个农贸市场一般,在熙熙攘攘的展台之间穿梭,心猿意马。在厂商自己的展会上,一切都以这个厂商为中心,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去跟任何制作人拍肩膀,或者像IGN的美女主持人那样,穿着比基尼去做采访。是的,这种展示会更像是一个私人Party,而不是E3 那样的大场面。但是当E3重新回到大E3的理念上以后,厂商展会两年来已经有了萎缩的迹象——这并不是说厂商展会和E3是对立的,只是说明E3这样“农贸市场”式的展览,尽管具体到某个大型厂商身上,会让他们感觉到不被重视,但E3就是E3,E3可以带来更多的媒体关注度和世界各地的目光,这是厂商展示会(特别是一个只有一两年历史的厂商展示会)无法逾越的瓶颈——就算是BlizzCon这样成功的案例中,暴雪也不能从世界各地一次请去数千名记者吧?
于是,ESA在走了两年弯路之后又回到了老路上,经过2009年的复苏来到今年,它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生存方式。同样,那些被制作人抱怨太多了的中小型游戏展也有它们的生存方式。而原本不算太知名的gamescom从莱比锡去了科隆之后,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游戏展,观众人数持续攀升,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gamescom的定位就是瞄准了E3等大型游戏展影响力无法延伸到的欧洲大陆,这样重要的游戏市场,哪个游戏制作人在抱怨一番之后,敢不给 gamescom去剪辑出一个精彩的预告片呢?这就像中国玩家面对ChinaJOY的感情差不多,即使它无关游戏,但总有能够吸引游戏宅们的东西。
《神鬼语言3》从画面来看,游戏的场感和角色造型都不错,但对于这样的画面,玩家多少也见怪不怪了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