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状元弃港大72万奖学金复读 今年再次考得状元
- 来源:sina
- 作者:landother
- 编辑:landother
“我对她说:你回来是享受这个过程”
刘丁宁的家人给外界关于她复读的原因,是想重新考取北大。
复读后,班主任徐楠感觉到刘丁宁有过一段迷茫和矛盾。她曾对徐楠说,自己同学都去了北大,明明自己也可以去,为什么会再来一遍,再经历一次高考?
“你是回来找一种成功感,让你感觉喜悦。”徐楠当时这样安慰她。
记:您为什么说她回来找成功感,高考最高分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成功。
徐:因为她很会学习,她能找到命题思路而且乐在其中,她完全是从为什么要这么命题的角度、而不是做题的角度(学习),所以我安慰她是享受这个过程,她也承认。
记:她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承担着天大的压力?
徐:当你天天和她接触,你会发现她根本没什么压力。
记:她向你倾吐了几次“苦水”?
徐:刚来不久谈过一次,后来断断续续谈过几次,包括之前那次自主招生。
记:她参加了两次北大自主招生,心态有什么变化?
徐:那次她没报任何希望。她喜欢语文,对数学类的不感兴趣。那年考数学语文两科,没有政治和历史这些她的强项,她觉得自己实力不是很够,就没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这一次她希望获得北大认可,在备战中可能与之前有了对比,所以有些伤感。
记:备战伤感时她和你说过些什么?
徐:她是个感性的人,看见桃花开了会觉得非常惊喜。
记:您说过她是一个有主见和主意的孩子,又对北大心驰神往,但2013年她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
徐:家长的话说得特别形象,他们认为,刘丁宁当时对北大的情结就像少女初恋。但家人总是希望可以替孩子把握一下,站在更高更长远的立场上,不断向其陈述港大的各种好处。
她毕竟是个孩子,可能听说港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也产生了迷茫,等去了才发现和她理想中不太一样,又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港大的环境与她的目标迎合上了,她可能也会接受那里。
“有句话叫越优秀越孤独”
徐楠在把刘丁宁介绍给同学时,还是费了些心思,“我为此特别做了一个课件,我讲完后,她哭了。”
“我叫刘丁宁,这一年将和大家一起度过。”刘丁宁第一次走进复读教室时,语速非常快地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后平静落座。
倒是底下同学们不平静了:“哇,是那个刘丁宁不?”全班同学都很兴奋。
“亲眼看见刘丁宁站在我们面前之前,我从没相信过之前听见的关于状元要复读的消息。当自我介绍中‘刘丁宁’三个字一出,小伙伴们就惊呆了。在随之而来的模拟考试中,她马上以绝顶高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刘丁宁的同学李芷这样描述。
记:您是如何向同学们介绍刘丁宁的?
徐:我周日晚上得到通知,周一刘丁宁正式到我班复读,晚上我临时准备了小课件,希望把她的事自然地融入班级里。当时做了一个PPT,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应该朝着自己的目标竭尽全力,而刘丁宁与我们不一样就是,她是一个敢于重新开始的人。
当时讲完刘丁宁就哭了,其他同学也就明白了她所做的选择。
记:毕竟她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又比同学们大了一岁,她融入集体艰难吗?
徐:有句话叫“越优秀越孤独”,我觉得她并不是特意想要与他人有一定距离,我觉得应该是“优秀的人更需要独处的时间”,才能悟出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所以会觉得确实有一定距离。
她有自己孤独的一面,但一旦有同学在学习上需要帮助,她会特别详细地帮助讲解。包括聊天中有共同话题,会滔滔不绝地和同学聊在一起。但她学习的时候,她有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
记:她有相对要好的朋友没?
徐:她回来的时间比较短,说她有像发小一样的朋友就有点假了。
同学眼中的她:敬佩刘丁宁为实现梦想的坚持
记:和刘丁宁成为同学,你们有何感受?
姚依宁:那时她还是神一样的存在。除了乐观,在她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人可以多努力。
张世超:虽然看起来很柔弱,但实际上是一个内心纯粹而强大的人。由最初的生疏,到很快融入新的环境,在课堂上找回自己的状态。
李芷:我曾对她那种疯狂的学习行为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复杂感情。她总是喜欢摸摸和她关系亲密的女同学的脸;她在学校旧桌上看见上届同学的老照片无比激动;她喜欢晚上在操场跑步,有时还唱着儿歌。她很单纯,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为了梦想的一往无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郭昊昆:第一眼看到刘丁宁出现在教室,除了惊异还是惊异,很难相信一个受万人瞩目的高考状元竟选择来复读。
刘丁宁虽然给同学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敬佩刘为实现梦想的坚持。
同学李芷的祝福,或许也是刘丁宁其他同学对她的祝福:“状元姐姐,相信你一定可以实现你的梦想。虽然你貌似不太喜欢别人称你状元,但是在我心里,你就是状元,实至名归。我佩服你,如此而已。”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