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暴力是原罪?盘点50大备受争议的游戏
- 编辑:ChunTian
《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争议原因:重现悲剧,还是为杀戮辩护?
1999年的哥伦拜恩校园枪击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游戏暴力的关注,时隔6年之后,又一款游戏的问世把有关这一事件争议再次推到风口浪尖,这就是《哥伦拜恩超级大屠杀》。
游戏里,玩家扮演两个年轻的杀手埃里克和迪伦,在开头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描述了两人对即将到来的杀戮精心准备的过程,其中有不少对白和独白,玩家跟随他们的视角经历案发前的重要时刻。接下来的游戏主体部分里,两人进入学校开始杀人,由于画面表现力的原因,这个过程算不上是血腥暴力。而且,作者还加入了一些恶搞的成分。最后两人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就像他们在现实里那样),不过随即他们来到地狱,进行了一番但丁式的游历,最后与撒旦决战,完成了一个传统游戏模式的结局。
游戏放到网上免费下载后,可以想象主流社会对这样一款游戏问世的震惊,舆论普遍认为,它对于杀人行为非但没有批判,反而采取一种晦暗不明甚至支持的态度,会让更多人萌生类似的可怕念头。但作者强调,游戏是要让人们“走出阴影”并且“有所反思”,他认为,弱肉强食的校园丛林才是导致悲剧的原因,希望人们能通过游戏了解杀手为何会走上疯狂之路,并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疯狂的再现。
《恶霸鲁尼》
争议原因:校园暴力以及重口味(你懂得)
游戏主角叫做詹姆士,绰号“吉米”(James "Jimmy" Hopkins)。如果读过马克·吐温的《坏孩子的故事》就能知道,在美国传统里,“吉米”这个名字就是“坏孩子”的代称。15岁的吉米出身于一个糟糕的家庭,她的老妈先后给他找了5个继父,最近的一个老得可以做他的爷爷。为了和新丈夫欢度蜜月,老妈把吉米扔到一个以混乱而闻名的寄宿制学校Bullworth高中让他自生自灭。新人吉米一到这里就成为众人欺负的对象,不过他并不是省油的灯,在此之前,他已有被N所学校开除的经历,吉米在这儿用拳头和智慧获取了自己应得的地位。
许多人对这款游戏的痛心疾首,其实很多玩家只不过是在虚拟世界里放纵一下现实校园里谨小慎微太久带来的压抑感罢了。除了阴暗的校园之外,有关游戏的另一个争议是“男同”内容,在一个章节里,吉米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是获得女孩的亲吻,这时他可以选择去亲吻另一个男生。虽然只是一个细节设定,但足以让家长们为之色变。
《蔷薇法则》
争议原因:未成年人虐待。
母双亡的少女詹妮弗被关进一家孤儿院,这里的女孩子们之间有个诡异的等级制度,那就是“蔷薇法则”。作为“底层贱民”的詹妮弗,面对的是所有人对她施加的精神和肉体羞辱。
游戏中虽然没有淫秽情节,但诸如捆绑、塞口、淋水、踩踏等等镜头却也是不少的。由于被虐待的是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所以这种虐待很容易被人想象带有那么一点情色的成分。看到美少女被折磨会想到什么?是悲天悯人还是OOXX?这是一件淫者见淫、智者见智的事情……
《末日谜踪:永恒的力量》
争议原因:宗教偏见
一部《耶稣受难记》让梅尔吉布森走在风口浪尖上,同样,一部存着宗教偏见的游戏,也能引起所有宗教人士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
许多非基督教的宗教人士和无神论者对这款游戏如此赤裸裸的宣扬“基督教至上”表示愤怒,它在游戏背景故事中显示只有基督教才是正确的,对其他宗教信仰和无神论充满偏见和排斥,这种偏见在游戏系统设置中也表露无遗:一般情况下,一款有着几种势力的RTS会为每一种势力都设计一套单人模式关卡,而在《末日谜踪:永恒的力量》里,玩家玩单人模式的话,唯一的选择就是基督徒们的“苦难军队”——这种强行灌输某种信仰的方法,实在令人感觉不快。
《质量效应》
争议原因:无中生有的指责
作为一款典型的“太空歌剧”游戏,冒险和浪漫本来是必不可少,男主角薛普德不可避免的要和一些女性NPC发生爱情,以及做一点OOXX的事情,当然都是以相当隐晦的方式来体现的,就像在类似题材的电影里那样,唯一不同的是,玩家可以选择自己的对象。玩家在实现游戏里的浪漫情节时,会有一些主动选择的方式,于是那些以为虚拟世界就是无所不能的批评者又开始想象玩家会以一种很真实的形式在游戏里OOXX,事实上,除了真正的HGAME之外,绝大多数游戏在这点上处理得比电影和电视还要谨慎得多。
在游戏发售之后,一个叫凯文·麦卡拉夫(Kevin McCullough)的美国专栏作家却突然发难,称游戏直观的模拟性行为,随后福克斯新闻也跟进,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评论《质量效应》如何展示“丰满的数字裸体和性爱”。虽然此事后来以胡言乱语者的道歉而告终,但它造成的恶劣影响却足以再一次把游戏“搞臭”。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