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剑决浮云 中国的侠文化与侠题材游戏漫谈
- 来源:17173
- 作者:liyunfei
- 编辑:ChunTian
志侠与《剑侠情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志侠是游侠与武侠之中一个特立独行的群体,一般来说以武犯禁的侠客自然和以法治天下的统治阶层没有什么交集,但在一些积贫积弱的朝代中,面对外族的大举入侵,侠客们同样会以民族和国家为先,或加入军队为统治阶级直接效力,或是以民间帮派组织自发抗击外族,这些人就是志侠。《吴越春秋》记载有剑术达人越女效命越王,为越国训练军士对抗强吴;素有建安风骨之称的曹植在《白马篇》中所述的“幽并游侠儿”同样在参军后“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最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满清末年以镖师之身筹办学堂,反清反帝的真实历史人物大刀王五,同样可以视作志侠;而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也借主角郭靖之口为志侠下了一个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志侠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侠文化体系,所以也没有什么起源考据之类。
当年《剑侠情缘》的游戏封面
说到志侠,最先想到的游戏毋庸置疑肯定是《剑侠情缘》,在那个486的时代里,西山居用泼墨国画风格的画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志侠故事。南宋末年,衡山派的大弟子独孤剑只身闯荡江湖,战邪教、除奸臣、成为武林盟主并率众抗金,最后为了救岳飞舍身成仁(真结局)。整部游戏穿插着《岳飞传》中的许多情节,虽然虚构了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结局,却把志侠忧国忧民,虽死无悔的气节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仙侠与《仙剑奇侠传》: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
如果说志侠是侠文化的一个走向,即入世的话,那仙侠则是侠文化的另一个走向,也就是出世。从侠文化诞生的那一刻起,侠客就被定义成一个拥有惊人技艺的非凡之人,非凡之人自然要有非凡的故事,现实点来说,从武林盟主到拜将封侯,已是侠所能达到的顶点了,要想再往上一步,那就只有由武入道,御剑飞仙了。仙侠文化正是满足了人们这种需求而出现的一个侠文化的分支,我们很难考据仙侠文化的起源,但可以确认其与中国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一些传奇和志怪小说中都有仙侠的影子,而《封神演义》同样可以看作仙侠文化的雏形。在仙侠文化中,虽然同样有着相对系统的门派设定,但门派或侠客间的恩怨被仙魔之争所取代,战斗变成了武艺和法术、法宝相结合的模式,这其实和西方的骑士文化向着奇幻文化转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TVB《日月神剑》剧照
比较正统的仙侠影视作品给笔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TVB的电视剧《日月神剑》了,仙魔百年大战,日月神侠,魔尊血魔....光是各种名词就让人听得热血沸腾了,明星云集的阵容同样让这部电视剧在上世纪90年代大获成功。虽然大多数仙侠作品缺乏武侠作品的严谨和底蕴,却同样有着吸引人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其脱出了武侠的条条框框,同时结合中国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道家神仙学说,让想象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让老玩家刻骨铭心的《仙剑1》
“翩翩潇洒美少年,灵岛求药结仙缘。千里崎岖不辞苦,仗剑江湖为红颜。”《仙剑奇侠传》中的短短四句,把整个故事的脉络和仙侠的特点勾勒无余。灵岛指的是仙灵岛,和武侠门派有很大不同,仙侠作品中的门派很少落户于名山,而大部分设定在一些偏远的仙山或是海岛上,这也是武侠的现实性与仙侠的幻想性特点导致;仙缘则是仙侠游戏中常常出现的名词,不同于武侠中的勤学苦练或是武功秘籍,仙侠更注重习武者自身的潜力,也就是所谓的仙缘了;至于仗剑江湖为红颜,则是武侠和仙侠同样存在的浪漫主义精神。而游戏最后,女娲族后人赵灵儿为了制止水灵兽发动洪水造成生灵涂炭而献身,则代表着仙侠文化所强调的为救苍生黎民的牺牲精神,和武侠自在逍遥的理念有很大区别。
异侠与《黄易群侠传》:科技斗武艺,关公战秦琼
异侠也被称为“伪武侠”,是到了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侠文化分支,比仙侠文化更近一步,异侠不再拘泥于仙魔或其他约定俗成的设定,而将想象力进一步扩展,无论科幻元素或是西方神话都可以拿来使用,甚至干脆自己生造出一个特别的背景设定,例如异侠文化代表元素之一的穿越题材。事实上在西方奇幻文化中,也有融合机械元素的“高幻想”(High Fantasy)存在,但由于异侠文化发展时间比较短,除了创始人香港武侠小说大师黄易之外,大多数异侠题材文学作品依然是缺乏内涵,经不起推敲的低俗作品,也常常被人戏称为“YY文”(YY指意淫,嘲讽部分异侠小说中的主人公无所不能,乃是作者自己的妄想)
既然是穿越,什么历史人物不能有?
要说异侠题材游戏的代表作品的确很难举例,倒不是如武侠游戏那样因为数量多而难以抉择,而是的确缺乏优秀的原创异侠题材游戏,《黄易群侠传》算是一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异侠游戏。在设定中既是未来的22世纪,又是能够穿梭各个时代的时光机,这种让人很难摸清头脑的设定,恰好是异侠的大杂烩特色。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