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管仲将民众阶级分为“士、农、工、商”四种,称其为国家之基石。既然是基石,在某些程度上与权贵阶级还存在着一定的地位鸿沟。不过,春秋时期总有一些人能从四民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阶级的大跃进。比如商人吕不韦,他目光长远,但赌性极大,由于不甘一生为商,在赵国发现秦国的质子嬴异人后,便大呼“奇货可居”,主动向其投效,投入了大半身家当,施展钞能力与口才,为其争取当秦王的机会。而嬴异人许诺他:若事成,则与吕不韦共分秦国天下。众所周知,吕不韦成功了,实现他从政的野望。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异人)继位,加封吕不韦为相国,封号文信侯。随后,嬴异人在位三年就死了,由从赵国接回来的嬴政继位。十三岁的嬴政尚未成年,身为仲父的吕不韦,暂时独揽了秦国大权,超额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标。襁褓中的嬴政但这时,可以说是秦国最风雨飘摇的阶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