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食品没市场?杏花楼青团遭疯抢 营收破4000万
- 来源:网络
- 作者:Deego
- 编辑:Deego
传统食品并没有被市场淘汰,中华老字号杏花楼凭借“网红”咸蛋黄肉松青团,吸引了大量顾客,门口排起了长达百米的队伍。
清明的 " 网红 " 青团,中秋的传统月饼,端午的创意粽子 ...... 中华老字号中的传统饮食精华通过师傅们的创新,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在传统节庆期间掀起一波波 " 逆袭蹿红 " 热潮。
据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智静介绍,伴随着 3 月 1 日上市的咸蛋黄肉松青团,杏花楼在 5 日新上市了特制豆沙紫薯团。加上传统豆沙青团,今年三种团子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 青团三兄弟 "。
2016 年清明节前后,杏花楼在上海首次推出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营业额总计 1000 多万元。在 2017 年约一个月的销售期内,这款 " 网红 " 营业总额 " 飙升 " 达到 3800 多万元,还带动了传统豆沙馅青团、紫薯馅青团等营业额达到 1000 多万元。
今年咸蛋黄肉松青团销售火爆依旧。在工作日的下午,前往位于福州路的杏花楼总店购买这款 " 网红 ",需排队约 2 个小时。在淘宝网上,可搜到 " 上海美食杏花楼网红青团代购 " 等字样的商品,每盒价格为 70 元 -100 元不等,比门店每盒 50 元的价格高出不少。
智静说,师傅们平均每分钟能捏出约 18 至 20 只青团,才能保证消费者需求。到了三月中旬,师傅们就要进入 " 夜以继日、全员无休 " 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青团的主要原料麦青汁在 4 月份下市。
也有消费者并不满足于 " 网红 "。" 去年排队尝过咸蛋黄肉松青团,觉得味道不错。不知今年还有什么新产品。" 网友 " 猫叔 " 说。
智静认为,即使是 " 网红 " 青团,配方也需不断摸索,逐年改良;任何一种创新食品的推出,也不是 " 一时兴起 ",而是经过师傅们不断的尝试及与消费者反复的 " 切磋 " 而成。
" 小弟 " 紫薯团,便是在点心师傅与消费者不断磨合试验后 " 诞生 " 的。2016 年,杏花楼尝试将紫薯元素融入 " 网红美食 " 的制作中,在麦青汁下市前后推出了咸蛋黄肉松为馅、以紫薯和入面粉为皮的咸蛋黄肉松紫薯团," 试探 " 消费者反响;再经过去年紫薯馅青团的市场试水后,今年的紫薯团是以紫薯、面粉制皮,特制豆沙入馅。
不单是杏花楼,沈大成、乔家栅等老字号糕点店的咸蛋黄肉松馅青团、传统豆沙青团、抹茶青团等近日已经这些老字号的零售门店、多家便利店、饼房等传统渠道及电商平台上市。消费者可以在其习惯的各类渠道购买到保质期稍长、价格更便宜的各种青团,就像购买休闲食品一样方便。
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传统食品的创新精益求精,方能 " 粘 " 住消费者不断求新求变的 " 味蕾 ",使老字号重新焕发活力。杏花楼的创新之路给人启示。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