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流量到底是谁做主?不能都是运营商说了算吧
- 来源:未知
- 作者:liyunfei
- 编辑:liyunfei
上午查询手机套餐流量还剩600多兆,晚上已欠费竟高达500元,张先生至今搞不清自己在连接了Wi-Fi的前提下,数千兆流量是如何跑掉的。更让他不解的是,其手机套餐流量在2500兆左右,但中国移动从其使用2000兆后就开始套餐外计费,差额达500多兆。因迟迟得不到移动方面的合理解释,张先生一纸诉状,将中国移动告上法庭。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已经立案(1月18日《北京晨报》)。
刚刚过去的2015年,有几起比较大的“流量事件”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一件是湖北武汉用户陈女士,手机流量一夜间就跑掉了50G;还有一件是广东的龙女士,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里莫名其妙地跑掉了23G流量……这两起事件中,当事人都是求助媒体反映问题,并没有选择与运营商对簿公堂。张先生这次选择将中国移动告上法庭,显然有着别样的法律意义,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或将成为2016年广大移动端网民关注的案件之一。
此案中,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运营商进行解释:Wi-Fi开启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偷跑那么多的流量?运营商为什么在用户欠款数百元的情况下才发短信提示?运营商方面,真的就没有更好的预警或提醒机制了吗?……虽然关于此案的一些细节,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比如,手机是不是染上了病毒,手机是不是开放了热点,手机是不是有偷流量的APP,但需要让运营商方面解释清楚的事情,运营商就不应该含糊而过。
智能手机时代,流量已经成为网民的“标配”——无流量,不网民。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通信行业运行数据显示,我国每月流量使用已经超过4.2亿G,2015年流量使用超过2014年100%;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361.6M;手机上网流量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7%……此语境下,几乎所有的网民,都要定时察看自己的手机还有多少流量,本月是不是还要增加流量包,下月是不是开通更大的流量套餐。
流量,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重要收入来源。有业内人士称,各大运营商早在2013年就进入到了“流量红利”时代。因此,从企业逐利角度看,各大运营商是希望网民们多耗流量的。同时,一些APP尤其是一些预装的无法卸载的APP,也在可着劲儿地偷流量以证明自己的APP的使用“盛况”。
流量如此重要,在我国却几乎没有合理科学的监管机制。没有法律制度保护,没有明确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管,如何提醒、如何预警,都是运营商自己说了算。这样的现实下,任何一起法律案件都有可能激起整个网络社会的关注,继而为行业健康发展“抛砖引玉”。需要明确的是,流量问题并非小事情,只有做好流量保护工作,才能够称为足够安全的信息社会。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