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称985工程211工程将废除 高校称未接到通知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newtype2001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什么是好学校?这个问题相信能听到千万种答案。不过在我国,如果是头顶“985工程”或“211工程”的院校,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就是好学校。我国目前共有39所“985工程”院校和112所“211工程”院校。这两顶帽子,就像颜色鲜艳的标签一样,在全国2000多所高等学校中标出了“等级之分”。
近日,有媒体翻出今年4月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原话说“因为现在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按几个要素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其中一个就是学校进入ESI(也就是世界公认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学科数。”报道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高高在上”的985、211工程要废除了么?
中南大学方面有关负责人今天回应中国之声表示985工程是有建设周期的,而学校所处的这一批目前已经到期。接下来该怎么继续还在制定当中,不少高校也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任何正式的文件,中国之声也在等候教育部方面的表态。
“985工程”是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所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1999年正式启动;“211工程”则旨在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两者都由一定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985”以能力建设为重,“211”则侧重学科建设。一位了解内情的非985、非211院校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之声,是不是985和211,主要的不同并不在于国家的投入。
负责人:每年资助力度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大概是在千万级左右,对比资金,确实一方面有助于211院校一些学科的建设发展促进学科的建设,但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因为你是211院校和985院校,在社会的知名度以及学生就业这一块儿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所以社会一致认为你是211院校、985院校,你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去年底,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一次发布会上,就直指这种差别所导致的社会就业歧视现象:
信长星:现在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了,在高校毕业生这个问题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就业歧视现象,比如反映比较突出的什么非"985"不招、非"211"不招如此等等,实际上是照我看,是人为抬高用人的门槛,所以这一现象都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必须加以纠正。
有较为极端的说法认为,985和211则更像是这个高校内部的一个所谓的等级制度,有了这个名号,高人一等,没有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储朝晖就表示,最早国家是四级办学,到了90年代逐步演变为以项目管理为主的工程体制,而这种方式不但没有让一些学校"进入世界的一流大学",反而产生了新的问题:
储朝晖:钱投入的不一样了,所以它相应的引发的边际效应,就是不同的学生报考的时候,他先要报考那个钱多的学校。包括到教师要求的时候,他要到那个钱比较多的学校去。学科之间选择这个,可能在某一个方向、某一个领域干的很好的学校会受到一定的程度的抑制。
有媒体发现,在教育部的官网上,211工程的三期建设从2007年到2011年实施,但是至今没有四期建设的官方消息传出。而正是在2011年这一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做出了如下表态:
袁贵仁:确实有的学校不是985学校,但学科是国际一流的,是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也需要支持。211也是一样的。特色创新平台已经做到第三期了,去年用了5亿,为非211的学校学科发展提供支持。
这段话也被外界普遍理解为"985和211院校不再扩容"。而正是在这一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就是"2011年计划"开始进入了设计层面,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国家战略工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突破机制体制的壁垒,打破了985、211院校的原有格局,2011计划不再是终身制了,每四年要重新的进行评审,只有在目标完成且国家有进一步需求的情况下,才能进入下一个周期。
国家对高校的资源分配能否由传统的项目体制、工程体制转变为按客观的大学绩效进行专业管理,储朝晖认为,短期内仍较难实现:
储朝晖:在实际当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很困难的,对大学专业的评价,对大学的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我认为短期内很难做到准确、公平、公正、长远的发展的,说要有独立的专业的评价,参考这种评价来进行资金分配。不只是要改变一个工程、一个项目,而是要改变高校发展的模式。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