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Marvin

2023-01-28

叹为观止。

    注:本文含有极为严重的剧透。

    1997年,在《戏剧电影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的杂文。作者的名字,叫王小波。

    王小波的文字很诙谐,也很生活化。在这篇杂文里,他像是在讲故事一样把这个问题的原因总结为“没有知识”“没有想象力”“没有钱”。文章的结尾,他揣着这三个原因去问一个导演的意见,结果这个导演把他一通狂骂。后来,他换位思考了一下,发现这三个原因之外还得再加上一条——你怎么说明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1997年的报纸估计得去一些期刊数据库里找了,所以我就截了个原文的图,有兴趣大家可以找来看看,不长

    这很有趣,当你把一个东西放在时间的尺度下观察,总能琢磨出一些别致的东西——你看,“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这个问题问了二十多年,其实都是一样的答案。

    而更有趣的是,在四年前,有一群人像在处理“待办事项”一样,对着这几个原因逐个解决,结果真的就做出了个好东西——《流浪地球》。

    虽然《流浪地球》在剧本方面还差口气——这没什么关系,差口气的科幻电影不止它一个——但其余的,基本都是世界顶级水准。这让无数观众为此欢欣鼓舞,甚至让“流浪地球”这四个字,差点成了“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

    之所以是差点,是因为今年的《流浪地球2》,显然是个更标准的答案。

    它标准到什么地步呢?光看视效,你就能看出它极为到位地解决了“没知识”“没想象力”“没钱”这三个问题。

    大到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的防御系统、群舰登月等奇观,小到电子军犬、“门框机器人”、外骨骼装甲等随处可见的装置,《流浪地球2》用海量的细节,来描绘这个世界观下未来世界切实可信的样子。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知识”和“想象力”在“科幻”的视觉呈现中,是必须并行的。相较于其他的幻想题材,支撑起“科幻”表象的,永远是由想象力与理论共同构成的“真实”。因为,创作者必须让观众相信,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背后,是“科技”而非神明。

    而《流浪地球2》,恰恰在“以虚道实”这个层面,做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

    他们用大量的实景来配合CGI技术营造场景的真实性,寻求了一批包括中科院学者在内的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并将那些理论知识不计代价地转化为了搭建电影世界的“板砖”。从官方发布的一些制作特辑中,你能够看到郭帆及其团队在制作这部电影时事无巨细的态度,无论是在观众看得到还是看不到的地方,都充斥着经过精心设计的细节。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流浪地球2》制作特辑中绿幕与实景的配合

    因为所处环境和运动状态的不同,太空电梯在运作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着推进方式、保护装置使用上的不同;“炸月亮”这个看似简单粗暴的计划,所使用的“相控阵引爆技术”,背后也有着来源于现实的复杂理论支撑;那些被观众视作“氛围营造”的电子仪器上的UI界面,其实每一个都在与剧情同步反馈着真实的信息。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影片中的每一个UI,都是经过完整设计并搭载在每一块屏幕上的

    何谓“科幻的真实”,《流浪地球2》的答案是“量变引起质变”——只要“板砖”够多,他们便能给你砌出“万里长城”。这种在技术力与美学共同支持下的扎实视觉体验,让《流浪地球2》本身,便足以成为“奇观”,跻身世界顶尖科幻电影行列——甚至单论这一点,在它之上的都不多。

    然而,《流浪地球2》最让人惊艳的并不是特效,而是他们在解决了“没知识”“没想象力”“没钱”后,还举一反三,想出了更好的解题思路,顺带连最后一个问题都解决了——它的剧本完成度与厚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科幻电影中,都是值得夸赞的。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若论“现实意义”与“积极意义”,估计没有多少命题,能够拥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比肩的分量。

    《流浪地球2》用一个“华丽”的“灾难片”表象,对这个命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绎。

    影片讲述了地球尚未开始流浪时,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将刘培强、图恒宇和周喆直这三个角色的故事线并行,通过多个视角的呈现,讲述一个人类从分裂走向团结,共同应对灾难,最终带着地球一起进行一场“伟大的流浪”的故事。

    这个故事信息密度极高,饱满得甚至有些溢出。无论是太空电梯危机还是月球危机,都是规模巨大的灾难,放到别的电影中都足以成为主干。可本片中的几段故事却能以颇为紧凑的方式彼此衔接,主创团队在剧情把控能力上的进步,让这个长达三小时的影片,始终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下。

    而在危机之下,《流浪地球2》对情感抒发的处理也远比前作要来得细致,即便“地球毁灭”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几乎触及人们的眼帘,人类也不可能简单粗暴地因为几句话就团结在一起。主创团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去刻画人类内部不断进行着的争执、对抗与妥协,让那个如童话一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来得更为自然。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单论这个表层故事,《流浪地球2》已经足够出彩。但它并不止步于此,在内容编排已经“满满当当”的情况下,主创团队仍在其中埋下了一条足以改变整个故事走向的“暗线”,将对影片主题更深层次的探讨放入其中,颇具风险地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玩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花招。

    影片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疑点:频频出现的摄像头特写,太空电梯危机中无人机的失控,月球上对太阳风暴的到来毫无警示,月球发动机的突然停摆,全球核弹数量的信息公开等等。按照影片表层的“灾难片”逻辑,这些疑点原本应当如黑暗中的萤火虫一般扎眼,整个故事的叙述结构,也应当在它们出现后,紧紧围绕着它们展开。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但疑点在影片中被刻意地“遗忘”了——飞快的剧情节奏、难以应对的巨大危机、迫在眉睫的紧张感,这些东西像一趟飞驰的列车,迅速将观众的注意力带离,驶向对全人类命运的关切上。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人类渡过了危机,赢得了暂时的胜利,观众与电影中的人同舒一口气时,这些疑点才集中爆发出来,并在结尾彩蛋中迎来了解答——人类在这部影片中面对的一切灾难,无论是太空电梯危机还是月球危机,背后都存在着人工智能“MOSS”的干预。甚至是几个主要角色的人生轨迹变换,都有被“MOSS”操控的可能——比如,图恒宇一家的车祸现场就出现了一个摄像头的特写。

    毫无疑问,那个在第一部中被刘培强怒斥的“MOSS”,早在计划尚未开始前,就已经“叛逃”了。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而当观众意识到这一点时,“MOSS”隐藏在电影暗潮下的身影,便瞬间化作整部电影的焦点,那个从影片一开始的红色光圈露出了真面目,那只整部电影中始终未能落下的靴子着地,整个故事因此被改写——人类面临的危机并未真正消弭,“数字生命”也从未退出舞台,反而以一种更高位的姿态,拨弄着全人类的命运之弦。而《流浪地球2》中的人类,对这个幕后黑手的存在缺乏认知,在无知无觉时,走向了联合。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看到结尾,你才明白为何开场是这个镜头

    表里双层,两个故事。《流浪地球2》的剧本在巧妙地安排下,有着丰富的“回味”,被最终彩蛋“点醒”的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去咀嚼电影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而那些尚未尘埃落定的谜团,也逐渐将观众引导向关于人类的勇气、命运、宇宙尺度下的生死等哲学命题。

    在技巧、结构和立意上,《流浪地球2》的剧本,都展现出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题相匹配的恢宏厚重。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作为一部只借用了原著背景设定,剧本内容完全原创的作品,《流浪地球2》展现了当之无愧的高水准。而奇妙的是,虽然他们完全原创了一个故事,但在探讨的方向上,却与其原著有着几分不谋而合——从这点来看,《流浪地球2》要比前作更像是一部“改编”作品。

    系列的第一部《流浪地球》,在剧情上一直为人诟病——尤其是对读过原著的读者来说,那部电影与原著除了名字一样之外,基本没有任何关系。这并不只是说它的故事与原著不同,而是说电影与原著中所阐述的命题,有着巨大的差异。

    “带着地球前往新家园”是个伟大且富有中国哲学意味的计划。那种不惜一切代价,带着自己的家园前往宇宙流浪的勇气,十分具有“黄金精神”。但刘慈欣在描绘这个故事时,用得并不是多么慷慨激昂的笔调——原著固然有着恢宏大气、昂扬向上的大背景,但在具体的故事描写上,原著所注视的,更多是对人类这个物种的讽刺与质疑。在刘慈欣那冷硬且略显粗糙的文笔下,《流浪地球》的原著故事,着实没有多少温暖人心的成分。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流浪地球》小说原文节选

    《流浪地球》电影第一部差的那口气,就在这里。它抹平了原著中对人类憧憬又质疑的复杂情绪、对人类如何克服对异己者的敌意,对以怎样的方式走向共存的问题避而不谈,片面地将逃离木星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刻板的、让人难以信服的单调赞歌。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而《流浪地球2》为何能让人觉得其在“回归”原著,原因也在这里。他们开始思考——人类走向团结应当是以怎样的方式,并且将这个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毫不掩饰的暴力给赤裸地展现了出来。而且,电影并不打算给这一切最“终极”的答案,他们不是在刻画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数字生命”派与“流浪地球”派的争端被消弭,人类团结一心战胜了地球危机,这些都只是短暂的胜利,人类能够将这种“伟大”持续多久而不重蹈覆辙,在影片结尾的彩蛋中,他们借着“MOSS”之口问了出来。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MOSS”、图恒宇以及与“数字生命”相关的这一条故事线,在整部《流浪地球2》中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终结的——“MOSS”的对人类的干预仍在继续,图恒宇转化为“数字生命”后,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第二阶段。

    这种处理一方面是为了《流浪地球3》而预埋下的伏笔,另一方面也是整个《流浪地球2》留下的一个将在这个计划进行中一直被质问的问题——既然人类在历史中学习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那么在下一次,再下一次的危机中,人类真的能够继续团结在一起吗?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下一句话是“却轻视未来”

    在“MOSS”的逻辑回路中,对人类一直不抱有太高的期望。第一部中那句“让人类始终保持理智,终究是一种奢望”,在第二部结尾的这个彩蛋下,有了更深刻的意味。

    编辑部的“太空熊”老师曾经跟我说:“科幻史上,真正牛逼的科幻,从来都不是牛逼在那些创意点子上,也不是牛逼在一些感官的冲击上,他们的牛逼,都是牛逼在哲学上的。”

    《流浪地球2》评论:“中国没有科幻电影”这个论调该终结了

    《2001太空漫游》,《流浪地球2》中也有对这部电影的多次致敬

    《流浪地球2》便是如此。它的结构、技巧、特效等等各方面当然都是极为出色的,但真正让人感到这部作品“砸开了中国科幻大门”的,是他在兼顾了那些商业化元素使用的同时,让作品回归了“科幻”本身,去探讨一些放在那个世界观下,人类应当去探讨的哲学命题。

    作为一部商业科幻电影,它做到了一定程度上兼具球探足球比分性与哲学深度,这对一部“原著形同虚设”的“改编”作品来说,很了不起;这对这部作品所代表的“中国科幻电影”来说,更了不起。

    将“中国科幻电影”称作是一片荒原是毫不夸张的说法。四年前,《流浪地球》第一部的出现,让这片荒原真正意义上出现了新的“生机”。

    当初那棵健康的树苗,在四年后长成了《流浪地球2》这棵参天大树,而且还在继续成长中。

    影片中曾出现过几个闪回的镜头,镜头中有着身穿机甲的图恒宇,以及满头白发手握起爆器的周喆直等未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画面与造型,配着电影中那些尚未完全揭晓的谜团一同咀嚼,你能从中尝出几分《流浪地球3》的味道。

    我们能够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在这棵大树的庇护下,能够有更多让人见之欣喜的新生树木发芽。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这个已经被问了二十多年,且答案都差不多的问题,差不多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3DM 评分:8.5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