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表在期刊《天体物理学及外延》(Astrobiology & Outreach)上的一篇论文指出,NASA和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不应该致力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人类其实应该在土卫六上建立殖民地。这颗深橙色的星球和早期地球十分相似,也许还拥有“陌生生命”存在的迹象。“从很多角度来看,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是我们迄今为止找到的最类似地球的天体之一。”NASA官网上写道,“它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且成分中富含有机物。土卫六就像几十亿年前仍处于冰冻状态、大气中还未出现氧气的地球。”需要说明的是,土卫六上可能存在微生物、或至少存在类似原始生命的化学成分,但它仍与地球相去甚远。土卫六被浓浓的橙色云层所笼罩,大气也不适宜人类
变异也许会减弱生物的身体机能,如果每一代都是如此,物种便可能遭受致命打击。但人类至今仍未灭绝,说明我们可通过某种途径、逐渐剔除对物种不利的变异。近日《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答案也许与生物的另一有趣行为有关:性行为。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家阿列克谢·肯德拉肖夫(Alexey Kondrashov)是该论文的高级作者之一。30年来,他一直在研究物种如何摆脱不良变异。人类的基因变异率高得惊人,每个新生儿都有70%的几率产生异于父母的基因误差,远比细菌等简单生物高得多。这个问题比你所想的更为复杂。自然选择的一种模式是,对基因变异进行挨个选择:这个基因可以留下,那个基因必须排除。还有一种模式是,所有变异基因都休戚与共,即人口遗传学家所说的协同效应(synergistic epistasis)。如果某个基因
机器人可能不会让你「四体不勤」,但很有可能让你「五谷不分」。「现在的问题不是你教会机器人踢这个动作之后它会反过来踢你屁股,」MIT 的机器伦理学家 Kate Darling 说,「而是如果我们踢了机器人一脚,我们会怎样。」这不是个比喻,而是现实。两年前 Boston Dynamics 放出了一段视频,工作人员踢了一只叫 Spot 的机器狗。这么做的初衷是为了展示机器狗的平衡性。不过观众们可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被这种类似虐待宠物的行为吓坏了。PETA 还推波助澜,表示「我们每天都会处理真动物被虐待的案子,所以肯定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失眠,」不过他们还补充道,「大多数理智的人都知道踢小狗这种想法是多么不合时宜。」除了 Spot 事件,还有 Hitchbot 的悲剧,这个友好的机器人在费城遇害了—&m
在此前的百度AI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通过视频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情景。视频当中,李彦宏表示自己刚上五环车辆平稳,自己所乘坐的自动驾驶汽车前面有大屏幕能够显示周围实时路况,进以判断是否需要躲避。后遭到交警部门介入调查。7月11日,李彦宏现身山西大学做了一场人工智能专题报告,对此首度做出回应:“未来无人车一定比人类司机更安全。”李彦宏谈到,今天中国每天因为汽车交通事故要死掉500人,但有了无人车,这些事故就都可以避免。他表示:“有一天无人车能够真的变成主流的时候,基本上大多数人生命就可以保留住,无论经济意义,还是社会意义都是非常大的。”
接吻作为地球生物包括人类的某个表达情感的动作一直都是让人感到甜蜜的事情,外媒雅虎日本近日的报道总结盘点了那些已经被刻入史册的经典之吻,赶紧来长长姿势吧!·这张最经典没有之一吧,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世界级噩梦——二战结束时纽约时代广场的经典之吻。·2011年,加拿大温哥华爆发冰球球迷骚乱时,一队情侣全然不顾周围紧张形势乱撒狗粮,引爆网络。·1993年,华盛顿 DC、 LGBT集会时的“基情之吻”····2017年,在旧金山,现场百合之吻怒怼周围反对 LGBT的示威者的2位勇敢妹子。·2015年,爱尔兰的首对同性恋结婚成功后的“基情之吻”
在《西部世界》这个科幻剧中,人和机器人经常傻傻分不清楚,但在现实世界中,人类的脑回路可不像电视中描绘的那么单纯。在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可以在一瞬间完成信息的整合,并迅速地判断出何为真、何为假。伯克利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视觉机制,他们把这个机制命名为“联动感知机制”,这个机制决定了我们如何去感知真实世界、虚拟世界、和人造世界中的虚虚实实的信息。上文所提到的论文作者Allison Yamanashi Leib表示:“这一机制能让我们在250毫秒中就能识别出哪些是现实存在的,哪些是不真实的。而且它还能指引着我们去整合环境中的所有信息,在整体水平上判定目标的真实性。”视觉系科学家在很久之前就假设:在
第一季《西部世界》没有浪费半点时间在画风转变上,没有「这机器人真酷」,直接就是「本故事阴暗冷酷」。死亡、破坏、虐待机器人——这些元素贯穿始终。同时,这又是一个主题公园的故事,公园里的都是有意识的机器人,结果也如观众们所预期的那样。如果科幻小说真的能教大家什么道理的话,那就是:机器人一定会崛起,并和人类对抗。不过,为什么这些科幻小说都是反乌托邦的呢?《西部世界》的主创们有自己的答案。按照本剧的联合主创 Jonathan Nolan 的说法,以进化为目的讲故事,让我们能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因为科幻小说通常是前瞻性的,「我们通常会创作具有告诫意为的故事,」Nolan 在今天的 WIRED’s 2017 Business Conference(连线2017商业大会)上讲到。换句话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从1968年开始实行,这项研究每一年都会观察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长寿的人的寿命,研究发现人类比以前更加长寿了。这个结果真的是太引人注目了!根据新闻所说:事实上,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可以证明人类的身体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一位研究人员说:“我们不知道年龄限制是什么。事实上,通过延伸趋势线,我们能发现,在可预见的将来,最长寿命和平均寿命可能会继续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这项研究是对去年发布的一项分析的回应,那项分析表明:人类的寿命可能有自然极限,我们的平均寿命大概为115岁。 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分析,然而,之前的分析探测到的“115岁平均寿命”这一说法可以作为解释平均寿命继续增长模式中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说,我们已经突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都需要睡觉。如果因为外界的干扰而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人和动物都会身心俱疲,甚至导致死亡。人一般会躺着睡觉,而动物们的睡姿却千奇百怪——沼泽边的鹭、鹳、鹤、鹬等涉禽类动物可以单脚独立,狼、狗、豺等犬科动物需要耳贴地面,蝙蝠能够倒挂身体,蜘蛛、猴子等只要把尾巴钩住树枝就可以了……那么,海洋里的动物又是怎么睡觉的呢?虽然海洋中的动物睡姿也是各种各样,但因为面临着呼吸和天敌的双重压力,绝大多数海洋动物的睡眠时间很短,也就难以被人类发现。鱼类一次睡觉的时间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鱼类因为没有眼睑,永远不能合眼,所以它们都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为了保持呼吸,鳃盖依然会缓慢而有节奏地扇动,偶尔也划动一下胸鳍或尾鳍,使身体保持平衡。鱼类睡觉好比人类打个盹儿,有的仅
人类是这个星球上唯一超级社交生物。我们击败、混种甚至是杀光了所有其他古人类种。我们共居于数千万人口的城市,不管媒体怎么说的,个体之间的暴力仍然较为少见。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极其巨大、有弹性和复杂的“社会脑”。为了真正理解大脑如何维持我们的人类理智,我们需要知道所有860亿神经元和他们之间100万亿条相互连接的状态、以及这些连接的不同强度、每个连接点存在的1000多个蛋白质的状态。神经生物学家Steven Rose认为即使这样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些连接在个人的一生中是如何演化的以及甚至是在何种社交场景下发生的。光是理清基本的神经元连接可能就需要几个世纪。很多人假定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强力计算机那样运作。但美国行为研究和技术研究所的心理学家Robert Epstein称这只是一种拙
迄今科学家发现1800多颗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目前,资深天体物理学家艾伦·菲茨西蒙斯(Alan Fitzsimmons)警告称,下一颗潜在毁灭人类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菲茨西蒙斯博士表示,伴随着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近地天体,未来小行星碰撞地球仅是时间问题,人们很难有较好地策略避免灾难的发生。如果现在一颗未预测的小行星碰撞地球,将很容易摧毁一座大城市,潜在毁灭人类。加拿大皇后大学贝尔法斯特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菲茨西蒙斯博士说:“重要的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已在探测近地小行星以及理解它们潜在威胁方面获得了突破进展。迄今已发现1800多颗潜在威胁的近地天体,但还有更多的近地天体亟待发现。”差不多天文学家每天都可以探测到近地小行星,它们多数都无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人口增长正在给地球带来更大的压力,人类居住的环境也逐步在恶化。日前,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表示,地球将面临包括小行星撞击、资源困乏在内的一系列危机,人类必须尽早携带诺亚方舟,定居月球或火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日前在挪威特隆赫姆市举行的斯塔尔慕斯科学、艺术、音乐节(Starmus Festival)上,霍金教授做出了一番令人吃惊的演讲。他表示,30年之内,人类必须开始着手离开地球,否则将会遭遇毁灭之灾。霍金表示,人类当务之急是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定居点,另外要通过诺亚方舟,转移各种动植物,开创一个新世界。霍金在演讲中表示:“我很确信,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地球对于人类显得太小,我们的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耗光。”霍金表示,人类给自己生活的地球带来了太多“灾难
据日本Engadget网站6月20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新发现了219个太阳系以外的候补行星。NASA推测,其中有10个与地球几乎同等大小,星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或许适合人类居住。此次发现来源于在此之前发现数千个太阳系外行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一年前,NASA使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一举发现了1284个行星,成为了当时的话题。迄今共计发现4034个太阳系外候补行星,其中有2035个行星的存在已经被确认。不过,受到与恒星之间距离的影响,星球上存在液态水,即适合生命居住的行星仅发现了50个(30个已确认)。NASA此次还透露,又新发现了10个与地球同等大小,适宜生命居住的候补行星。与以往相比,在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通过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庞大数据中能够分
据《大西洋月刊》网站报道,Facebook在实验中让两个AI聊天机器人互相对话,发现机器人竟逐渐发展出人类无法理解的独特语言。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使用机器学习来训练聊天机器人程序。研究人员两个机器人彼此对话,结果发现机器人竟逐渐发展出了不同于人类语言的对话,研究人员不得不对其进行人工干预。换句话说,两个机器人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对话策略迭代升级,最终将导致机器人以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AI自行升级的速度超出预期,让人联想到《银翼杀手》中的科幻场景。Facebook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机器人有时可以很好地胜任客服谈判的角色,甚至懂得使用“先假装而后承认”的对话策略。但是实验中机器人自行发展出新语言让人不安,人们或许可以从中一窥未来世界的样子。语言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技能。Fac
一个方形铜制面具出土于阿根廷西北部,制作时间可追溯到约三千年前。它或将改变人们对这片地区的冶金业(即研究金属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起源时间的认知。大多数专家推测,南美洲的冶金业最早始于秘鲁。然而,这个面具发现于几百公里外的安第斯山脉,且制作时间早于秘鲁的类似工艺品。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考古学家指出,在古代历史进程上,复杂冶金业的出现是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因此弄清楚事实很重要。这个面具是安第斯山脉出土的最古老的铜制工艺品。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表明,金属加工技术确实起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多个地区。这个面具高18厘米,宽15厘米。2005年,村民发现了这个面具,但直到现在才进行了年代测定。此外,考古学家在面具附近发现了14具骨架,这说明面具可能是某场丧葬仪式的一部分。如题图所示,面具有9个小孔,这进一步支持了考古学家的猜
6月3日,武汉早已经炎热,一场医疗大数据论坛,在东湖拉开帷幕。事实上,多数在场的外科医生们更愿意讨论的是,自己是否真的会被机器人取代。在这之前,IBM的“沃森医生”,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做了一个演示,这台号称医生的机器人,它的诊疗水平能超过一个副高以上肿瘤医生的水平。由此,一种机器人将替代医生的舆论出现,医生们被触动。IBM 公布的数据中,“沃森医生”的诊断成功率已经超过90%。此次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主席吴永波称,在大数据时代,可能有一部分人工智能逐渐走向前台,它最终会是我们的一个助手,还是能够取代我们,大家充满着争论;同样,这个精准医学的时代,大数据很必要,我们这些临床医生怎么样去适应这个时代,从哪些方面入手能
研究人员表示,mcr-1基因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物及人类身上。该基因能够帮助细菌抵御抗生素“粘菌素”。如今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而粘菌素是医生的“终极手段”之一。去年,科学家发现mcr-1通过附着于质粒,在不同细菌种类之间传播。如今,mcr-1基因的传播越来越广。过去五年来,在采集于中国广州的8,000人的粪便样本中,有497份检测出了mcr-1,且数据正在不断增长。此外,人们在部分大肠杆菌菌株中发现了10%的mcr-1基因。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广州某医院有25%的患者体内存在mcr-1。此外,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含有blaNDM-5基因,该基因能够抵抗碳青霉烯类——另一种“终极手段”药物。
1950年,一次极具意义的午餐会话对未来几十年天文探索奠定了基础,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和同事们进行了一番辩论,他们主要聚焦于两个问题:一是星系非常古老、非常庞大,存在数千亿颗恒星,以及大量宜居行星;二是这意味着外星人在星系中拥有充足的时间进化和发展。然而,如果外星人存在,人类历经几十年的太空探索为什么没有发现它们呢?这一简单而有影响力的争论被称为“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至今科学家仍未放弃对外星人的探索研究,他们认为外星人应当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但是目前并未发现任何确凿证据。以下是科学家列举人类没有发现外星人的12个可能原因:1、宇宙没有可以找到的外星人。事实上一个星系中包含数千亿颗恒星,以及宜居地带可能存在400亿颗类似地
6月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呼吁人们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你在生活中,为环境保护贡献过力量吗?还是你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对环境的破坏?生态足迹较大的国家,表明其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超过了该区域自然生态状况所能提供的被消耗量,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一直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据统计,北美地区人均消耗资源水平是欧洲的2倍,是亚洲或非洲的近7倍。如果全球的居民都达到北美居民资源消耗的平均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就整个世界而言,全人类的生态足迹在1980年就已经与地球的生产能力持平;在2001年已经超过了20%,这意味着人类需要1.2个地球来满足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的需求;至2007年,这个需求已经超过了50%。据估计,最迟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其每年的资源需求。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诺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第一本书,但这第一本书就轰动了全球。它带领读者探索了人类登上万物之巅的历史,被盖茨、扎克伯格和奥巴马等一众人物奉为最爱。他的新书《未来简史》则探讨了人类的未来,以及人类的智能与创造力对未来构成了何种威胁。最近,美国播客作者以斯拉·克莱恩(Ezra Klein)采访了赫拉利,与他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崛起、数字意识是否是数字智能的必然产物,以及这一切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赫拉利认为,计算机将夺走人类的工作,使人类在经济上沦为无用之物。对于这一点,克莱恩不太认同。然而,他可能完全错了,赫拉利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还探讨了虚拟现实(VR),以及人类在失去经济意义之后,能否躲进人工幻境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