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 来源:中国科技网
- 作者:中国科技网
- 编辑:豆角
明年上半年,FAST将接受国家验收。届时,全天候的观测节奏,将使得现有的驻地人员“捉襟见肘”。为此,FAST面向全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招聘。10月2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经理兼办公室主任张蜀新表示,希望新一轮招聘能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因为此前的招聘情况并不理想,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目前,FAST已确定于明年上半年接受国家验收,涉及工艺、设备、档案等六大项目。一旦通过验收,FAST将正式对外开放,全中国的科学家都可以共享使用。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研究员姜鹏说,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FAST的数项指标超过预期,截至目前已发现了53颗脉冲星、60颗优质候选体。从调试进展来看,FAST在灵敏度、系统噪音、指向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已经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
按照姜鹏的说法,调试后的FAST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灵敏射电望远镜,它“耳聪目明”,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更遥远、更早期的宇宙。
不过,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姜鹏透露,科研人员正在研发现场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以改善FAST周边的电磁环境,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此外,科研人员也在设法提升FAST的全天候能力,增加有效观测时长。
那么,FAST下一步的观测目标是什么?姜鹏表示,FAST谱线终端调试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开展中性氢的观测。届时,所取得的科学成果,将帮助人类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了解宇宙的历史。
10万年薪为何吸引不来科研人员
FAST正式投用后,将启动24小时观测,科研人员需三班倒轮流值班,而现有的驻地人员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见肘”。为此,FAST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才招聘。
招聘启事显示,FAST此次共招聘24人,涉及数据处理、数据中心运营和通信维护等岗位,要求科研人才能够长期在FAST现场工作、英文水平良好,有部分岗位还要求能够胜任夜班工作。
张蜀新表示,此次招聘为聘用制,但在工作相应年限后,表现优秀者可入编。至于薪酬,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可以达到10万左右。
张蜀新说,希望这一轮招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前,FAST公开招聘过一轮,但只招到半数科研人才,与预期相去甚远。“来的人不多,选择面窄。”
为什么10万年薪招不到人?张蜀新分析,除了宣传不到位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驻地偏僻、条件艰苦,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驻地半个月后才能回趟家,会和家人长期分居两地,而且FAST验收后,工作不像建设期和调试期那么有挑战性,可能会比较枯燥。
也有科研人员分析,FAST的驻地工作,在年轻人看来可能更像坐“冷板凳”,短期内也难以出大的科研成果,毕竟人各有志,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更希望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对此,张蜀新表示难以赞同,他说,科研上要出成果,没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驻地工作并非“与世隔绝”
由于附近的通信基站已被悉数关闭,他们只能借助固定电话和外界联系。手机不能带,手环不能打开,没有微波炉,数码照相机和无线网络也不能随便使用,就连看似无害的电吹风之类,也因为会发出射频干扰而受限。
在媒体的描述中,FAST驻地人员过的更像深山隐居的生活。
张蜀新解释说,事实上,这可能是外界的误解。在FAST驻地工作,虽然生活节奏比较慢,也远离一切电子产品,但驻地人员并没有与外面的生活脱轨,完全可以通过台式电脑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况且,国家天文台一直在努力为驻地人员创造一切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星级酒店般的住宿环境、花园式的办公场所,满目郁郁葱葱。走进FAST驻地,宛若走进一个都市后花园,心会随着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更为主要的是,在这里,生活了一群活跃在国内外天文科研界的追梦人。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已故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描述了科研人员追逐的脚步。
在大窝凼的这些年,作为“FAST首席摄影师”的张蜀新,几乎走遍了附近的每个山头和FAST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农民工,还是科研人员,张蜀新差不多能准确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很多人在毕业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成长为工程师。
博士毕业后,原本搞结构力学的姜鹏,一头扎进贵州的深山里,从一个天文学“门外汉”,变成了同事眼中最懂FAST的人。
若干年后,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或许将从FAST诞生,而目前,FAST最需要的,是一个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你。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