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成功 从北京到天津可不需司机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newtype2001
- 编辑:ChunTian
从北京台湖收费站到天津东丽收费站,百公里的距离,高速公路上复杂的行车条件,完全由电脑智能操作驾驶,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历时85分钟,其中超车共33次。科幻电影中幻想的情节,近日在京津高速路真实地上演了。备受瞩目的由军事交通学院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近日完美地完成了京津高速公路测试项目。
测试现场
高速行车百公里不用司机
前天9点,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外,一辆车顶与车前保险杠处安置着雷达设备的黑色现代途胜准时驶上了高速,科研人员要做的,仅仅是在出发前设定到达位置天津东丽收费站。
1 个多小时后,记者在东丽收费站远远看到,智能车在高速上极速飞驰而过,非常平稳,仿佛有经验的司机稳稳把住方向盘一般。智能车无人驾驶全程跟随的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副教授、智能车试验组组长刘宏泉告诉记者,智能车行驶全程共花了85分钟,平均时速79公里,最高时速达105公里,其中超车共33次。
颇为有趣的是,行驶途中智能车有一次“想”超车,但是雷达监测到后面的车速较快,判断超车危险系数较高,又“老老实实”地待在了自己的位置行驶。
尽管是无人车,但在测试过程中车上还是坐了几个人,包括一些专家坐在车里全程监控智能车的表现,同时确保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
揭秘无人车
摄像头为“眼”雷达加电脑组成“大脑”
刘宏泉为记者揭秘称,相比普通的小汽车,这辆智能车在结构上主要由小汽车、电脑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担任智能汽车眼睛的,便是安置在车体内部后视镜位置的三个摄像头,他们分别观测左右以及前方三个位置,摄像头看到的画面会传递给电脑,如道路线、隔离带等,电脑对图像进行分析是否可以越过,并作出相应驾驶决定。而安置在车顶与车前保险杠位置的雷达,则通过探测汽车周边物体的距离,给电脑一个更为精确的信息,供其决定是刹车还是加速,或是可以超车等。刘教授说,电脑通过对摄像头、雷达等部件传递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了如司机一样老练地驾车。
未来应用
有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控制专家郑南宁说道,这项技术可应用在民用领域,如目前经常遇到的疲劳驾驶现象,利用这项技术,让车进入无人驾驶的状态后,司机累了可以安心地睡觉,从而避免车祸的发生。
再者,如果市民出行不想驾车,在车上闲聊,这项技术则可以让市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城市交通领域,目前困扰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如果未来将智能车技术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最优的交通出行,那么将有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又如城市专门划出一条公交道路,则完全可以实现公交车无人驾驶化。
不过,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导姚丹亚教授认为,自动驾驶系统只能对程序中预设的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一旦实际路况超出程序预设范围就无计可施,可靠性远远难以满足道路安全要求,因此无人驾驶汽车要实现商业化运行至少还要等待20年。
目前,谷歌在美国内华达州拿到的无人车上路牌照,也仅仅是上路试验的牌照。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