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所产生的《魔鬼终结者3:机器战争》
- 作者:不死鸟
- 编辑:ChunTian
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也许可以理解为想象力的融合,而这种想象力的融合是否又标志着创作思路的枯竭呢?
今年夏季,电影《终结者3》戏剧性的推出或多或少令人感到诧异。之前,很多人对影片并不看好,认为其只不过是一部简单的续作,除了新增一个反派女终结者T-X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创新之处。面对诸多的负面臆测,《终结者3》在发行之后,从票房收入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证明了系列影片还是具有相当号召力的。其实,《终结者》系列电影自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影迷喜爱,特别是影片中的那些智能机器人,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游戏公司来说,这也是极佳的游戏素材,将电影改编成游戏,借着电影的声势来加大游戏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
同样,在Atari这次的改编计划当中,与PC版《终结者3:机器战争》(Terminator 3:War of the Machines,后文简称T3WM)与同期推出的还有另外两款电视游戏:PS2、XBOX版的《终结者3:机器兴起》(Terminator 3:Rise of the Machines,后文简称T3RM)和《终结者3:救赎》(Terminator 3:Redemption,后文简称T3R)。不过,与T3RM和T3R不同的是,T3WM的故事背景并非基于电影,而是讲述了“审判日”之后发生的事情。在T3RM中,玩家可以看到很多电影中的片段以过场动画的形式穿插于游戏之中;而在T3WM中,则没有电影中的片段,而且连游戏本身的动画介绍都不曾出现。可以说,T3WM就是一款仅仅基于影片故事背景而创造的独立游戏作品。甚至有很多玩家将其与《战场1942》(Battlefield 1942)相比较,因为T3WM竟是一款侧重于多人连线作战的游戏,玩家可以随意选择完成12个任务中的任何一个,而这些任务都是围绕着发生在洛杉机城市中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激烈战斗所进行的,其中仅有两个任务是以“审判日”为背景的。尽管制作者对每个任务发生的背景都有不同的描述,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却并欣赏不到任何故事情节或高潮。
或许是游戏开发者和发行者有着自己的打算,一个月之内先后推出三款以同一电影为题材的游戏,这在先前并不多见。而将T3RM、T3R和T3WM相比较来看,三款游戏各有侧重,这也许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不过,仔细分析之下,实事求是来讲,三款游戏都不算成功。本来,将电影改编为游戏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须将故事情节、游戏性、画面、音效以及多人连线等方面处理得妥帖,才能受到玩家的青睐。而眼前这三款游戏却明显是将一款游戏的内容,分为三款游戏来做,结果证明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毕竟,极少有人会喜欢不完全的东西,而对于游戏来说更是如此。
近年来,由电影改编而来的游戏为数不少,比如《绝地大反攻》、《夺宝奇兵》、《第五元素》、《黑衣人》、《指环王》、《黑客帝国》等影片都曾被改编为游戏。而迪斯尼的动画片,则更是几乎每部都曾被改编成游戏,比如《小鸡快跑》、《狮子王》和《玩具总动员》等。尽管大多数游戏制作水平一般,但是也吸引了诸多的玩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电影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改编作品的出现也标志着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随着游戏制作水平的提高,内涵的深化和成熟,一些从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也相继出现,其中著名的当算是《古墓丽影》,尽管影片本身未能脱俗,但凭借游戏角色的强大号召力,依然保证了较高的票房收入。
目前来看,改编作品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首先是以外传的形式出现,比如《黑客帝国》,游戏本身的故事内容与电影并没有关系,只是借用了电影的故事背景,然后加以改变和延伸,编撰出另一段故事,但是它与电影内容又多少有一些联系,至少改编作品中的角色还是通常会出自影片中的人物,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使玩家在游戏之中不由自主地联系到电影,并继续在熟悉的背景之下体验另一段新鲜的故事。另一种方式是完全再现,比如《指环王》系列游戏,是以电影为蓝本,将电影中的内容转接到游戏中,为玩家建立了一个极为熟悉的游戏世界,除此之外,玩家甚至可以在游戏中欣赏到诸多影片的精彩片段和拍摄花絮,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赋予了游戏欣赏和收藏的价值。或许,随着电影和游戏的紧密接触,以后还会衍生出其他更精彩更具有想象力的改编方式。
如今,游戏和电影之间的相互改编越来越多。同为球探足球比分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游戏的交互性和电影的表现力之间的互补要求在今天越发显得突出。不过,二者融合虽具可能,但并非易事,尤其是将电影改编为游戏,则更为困难。既不能胡编乱造,又不能一成不变;既要表现出电影原有的神韵,又要具有令玩家满意的游戏效果。因此,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如何将优秀的电影改编为出色游戏,还真是需要下一番苦功。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