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永远是互联网最抽象和混乱的话题。
一部分人坚持审美肯定有个通用的国际标准,只要过分偏离这道标准的,绝对是收了“DEI”的钱。另一帮人却认为这属于私人“XP”的问题,鼓吹单一审美的才更会是“整容机构”和“医美资本”的水军。于是,相关话题的讨论总是像“一神宗教”与“泛灵信仰”的魔法对轰——稍有哪方破坏脆弱的平衡,似乎就会导致礼崩乐坏、世界失序。
但有时,“担忧”也会成真。
2023年4月10日,有则帖子被发布在4Chan,内容关于情感咨询。他写道:“我女朋友的肚腩就和照片上一样。并且,不管她怎么去健身房,肚子就是减不掉,难道做手术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吗?”
显然,这是“幼瘦”审美的一种体现。因此,哪怕很多人认为他配图里的妹子已经足够好看,但贴主及很多人,依然认为如果要是配上更完美的细腰,会更加没有遗憾。
很快,这则帖子被传播到其他社区。伴随而来的便是各种对“大胃袋”的批评,或是不明所以地惋惜——他们问“为什么女人都喜欢穿这种很紧的衣服?”,想知道“这种大胃袋有没有办法根治?”
一时间,貌似“瑜不掩瑕”的小肚腩,引发了一场集体性的容貌评测狂潮。各色人等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言,既有博主顺势强调“身材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迅速带货,也有媒体下场“借题发挥”,给发帖男性扣上一顶“Incel”的帽子兜售立场,向自己的读者妖魔化“男性群体”。
本来,这个话题会跟所有永远得不到共识的“审美话题”一样,喧闹的争吵不久后就将被人遗忘。然而,上个月月底的一张照片,却炸出了“一直在沉默”的声音。
一张照片——据说来自“大胃袋女孩”的最新朋友圈:她成功减掉小腹,尽管体重掉得比较平均。
“惊愕,屈辱,愤怒”——这些声音来自一群反对“幼瘦审美”的老司机。他们望着不同时期的身材对比图,立刻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及对世界的希望,仿佛都会如眼前这具“泄了气的身体”一般,逐渐干瘪下去。
就和游戏玩家面对疑似“DEI”渗透的焦虑类似,越来越多大胃袋爱好者开始意识到抱团发声的必要性。当面对越发干瘦枯槁的现实,继续沉默只将导致“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最终,导致自己的审美舒适区,彻底沦为无人在意的透明“XP”。
是的,真正的美丽女性就应该丰腴壮实、膀大腰圆。就像他们无数次怀念的上世纪黄金年代,在东方有大体格的“巩俐”,自带一种地母般的大气磅礴,仿佛巍峨的山峰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仰望。在西方也有“莫妮卡·贝鲁奇”,宽阔胸怀展开如爱琴海似的气韵,举手投足带着一丝严厉与慈悲,自然散发着拥有包容一切的母性。
因此,他们回归人类原始的生育崇拜,追溯至古典时代的农耕基因,并最终在博物馆里矗立的古罗马维纳斯雕像上,找到了性张力的本质源头——博物馆里矗立着的维纳斯雕像,她天鹅绒柔软的小腹,有着温润如水的韵律。
于是,他们以“维纳斯肚”作为“XP”命名——那片区域不是大胃袋,而是美神的吻痕。
接着,他们将炮打现代美国的“畸形审美”。掀起一场回归海洋文明传统审美的“文艺复兴”。
从米高刻刀下的静谧的圣母,到提香笔下慵懒优雅的宫廷贵妇,这些沉淀下的经典艺术品,能够超越时间——甚至,在某个时刻让后世解读出作者隐藏其中的私货,以及恋物癖。
所以,就像漫画里“吉良吉影”看过《蒙娜丽莎》后,会对女性的“手”产生羞耻的冲动一样,维纳斯雕塑过于细腻的小腹曲线描绘,也让越来越多相关的作品被挖掘,并一路从艺术鉴赏区搬到“艺术鉴赏区”——接着,婴儿时期的欲望被唤醒,柔软的触感将被回忆,那是种天鹅绒似的触感,让每个人在想象中沉溺。
有人说:“我无法解释那种感觉,但她立刻让我燃起了一种从未意识过的雄性冲动。”
有人上高度:“紧身服装下略凸的肚子是上帝的恩赐,上帝告诉你应该娶她为妻。”
还有愤世嫉俗的声音认为:“我确信是美容行业正在灌输关于小腹赘肉的焦虑,尽管大多数人绝对认为这极具吸引力。”
但不同于“足部恋物癖”的阴湿偷感,胸部爱的血脉偾张,或臀部曲线幻想的热气腾腾——腹部作为人类身体唯一没有骨骼的,最柔软的地方,适度的脂肪天然给人带来一种关于“依恋”与“安心”的联想,会让每个大人变成小孩子,本能地想要拥抱毛绒玩具。
配上“羊绒毛衣”后的视觉,更是如此。凸出的曲线,会唤醒你我曾经想要独占父母关爱的小心思,然后不自主地陷入“峰哥”之先师,“弗洛伊德”所阐述的俄狄浦斯情结——沉睡在天鹅绒铺成的梦乡,直达至福。
产生这种想法,并不丢人。因为,就连以硬汉形象著称,有着华语导演Alpha男代表的“姜文”老师,也很可能是维纳斯肚的拥趸。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面,女性“天鹅绒般的肚子”被设计成了全篇最重要的意象,故事就在男主对这一触感的向往的探索中铺开,并被解读成一切美好事物的隐喻。
但事实上,在电影的原著小说《天鹅绒》里,原文写的却是“天鹅绒”般的肌肤。无从考证为什么“有点像草地,又有点像面粉”的触感,会在改编中被具象成“腹部曲线”的形态?只能怀疑这是导演的个人私货,就如导演昆汀之于“恋足癖”。
于是,当一种“XP”取向被确立和推崇,首先投入建设的便是画师群体。一时间,像是《守望先锋》里“小美”那样丰满的角色,便会被重新挖掘、膜拜。或在新一轮的潮流中,被画笔创造出浪漫渴望中的理想体态。
而这次审美浪潮的主题,只有维纳斯肚。熟谙人体结构的创作者,会调配肌肉与脂肪的比例,用线条、色彩和阴影,带来温度与触感的韵律。想必,迟早随着不同粉丝舒适区口感的请求和细分,肚腩也会像罩杯那般延伸出A、B、C、D的标准分级。
更急不可耐的粉丝,则向互联网下跪许愿,然后立即得到了广泛回应。只是这次,“一整块腹肌”的形容并非调侃性质的贬损,反而是指“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关于“丰产”神格的那面——丰饶但不臃肿,柔软却充满力量。
进而,相关话题也开始吸引了“专业人士”的参与,但这次为网友发自拍不需要过分地绷住肌肉。相反,它更强调的是松弛和自信。
当然,既然走到了“手动驱魔”的这步,哪怕其初衷是对抗幼瘦审美,也必然招来批评。所以,有人说这不过只是另一次对女性身体的消费,就如以往的各种“恋物癖”话题一般,是无可辩驳的“男凝。”
可问题在于,这股风潮后来也吹到了女性社区。尤其是在“百合”的讨论版面,女色狼们直呼想要把头埋进伴侣腹部吮吸,更有超过男性社区的“发癫”情绪。
更加有趣的点在于,喜欢女性的她们,会奇怪地陷入一种“性张力”的悖论:一方面,她们认为柔软的肚子极具魅力,会唤起她们的爽点;另一方面,她们又不希望小肚腩长在自己身上,这些重量绝对会让自己焦虑。
但我认为这未必是矛盾的双标。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当下择偶市场中一种现实的认知。因为,作为“市场经济”的消费主体,我确实会按我的“口味和审美”,去选择对象。但当我成为被选择的客体时,每个人都会期望得到更多的“亮灯”,符合所谓大众审美的要求——选择这种策略,能提高找到理想伴侣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北美地区,体重不仅是生理上的偏好,社会学还认为肥胖与“阶级”挂钩——因为,高油、高热的廉价食品,带给了贫民阶层全球第一的“肥胖率”。反过来,富人就应该与其在身份上划清界限,而平坦的腹部就是证明。
但如果因此而去病态的“瘦身”,就只会陷入另一种“社会凝视”造成的极端。因为,医学认为雌激素天然会促使女性在腹部更多地囤积脂肪,这是为了保护内部的脏器结构——那么,小肚腩首先不该过度批评的,进而也就有理由成为人们对健康体态的“情感投射”,甚至成为一种让人兴奋的癖好。
也许,在多数人的声音下,“审美”确实有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主流评判法则。但大伙请明白,我们是人类,地球上唯一一个整个生命周期随时可以发情的物种——因此,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专一,谁也不知道“感觉来了”后会让人踏入怎样的领域。
就像油管上动画博主Jocat千万播放的小曲唱的那般:
“是的,我总说我爱强壮的女孩,但这并不是我唯一喜欢的类型。”
我喜欢大姑娘,也爱俏丽的小妞,喜欢睿智的女士,也醉心于长腿美女。我们爱胸不论大小,从温柔到狂野,喜欢肚腩的柔软,也想摸摸六块腹肌.......
是的,我们真的很喜欢女孩。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