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足球比分

图片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廉颇

2025-10-02

新007你到底行不行?

    俗话说,男人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纪,该成家的成家,该立业的立业——说来不怕你笑话,在我人生最初的设想中,自己活在这个年纪时,大概已经开上跑车,奔走于上流社交派对中,为了守护世界秩序的安全稳定作斗争了。

    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电视机上,看到“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人物形象。这个平时举止优雅,关键时候特别能打,还带有一堆高科技小玩意儿的英国绅士,好像一举一动都自带某种成熟的男性魅力——直到后来我才发现,一般西装裤子根本经不起他那样大开大合……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不过,一点小挫折并不会影响男人对007的憧憬——为此,我甚至重新做过几次职业规划,可规来又划去,却发现自己真没那个命,工作后转行也顶多就是挤入996行业,离007还是太远。

    所以,我对007主题的游戏,带有一种接近本能的渴求。这也是电子游戏,这种带有交互属性的媒体形式最难以复制的属性了:它让每个普通人拥有了扮演英雄人物的机会——可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漂亮话。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你知道最要命的地方是什么吗?是从2012年《007:传奇》在玩家群体中遭遇口碑滑铁卢后,007系列便再也没有推出过新作。

    但《007:传奇》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007”在游戏化过程中的困境:在受到万恶的游戏工业化进程裹挟后,所有带“枪”的游戏都呈现出某种同质化趋向——说起“007”游戏,结果人们只会想起“打枪”“潜入”,然后继续“打枪”。

    你说“黄金眼”就很好?是啊,但那是1997年,皮尔斯·布鲁斯南当时还正当壮年,电子游戏甚至还没完全拥抱3D化呢!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可事情就是那么巧,前两天我跑去参加东京电玩展(Tokyo Game Show),正巧遇到了当时在亚洲地区为进行宣发活动的IO Interactive——是的,就是那个以开发“杀手”系列出名的IO Interactive。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新作《007 初露锋芒》在亚洲地区进行发行宣传——更离谱的是,他们还拉上在游戏中,扮演新一任詹姆斯·邦德的男演员帕特里克·吉布森(Patrick Gibson)在场馆周边乱晃。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关于《007 初露锋芒》,我自然早就知道,甚至可以说他们对亚洲市场其实相当重视,不仅在东京电玩展期间,为中日韩媒体举行了专门的演示,以及与主创的对谈活动,就连“初露锋芒”这个中文译名,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才得出的。

    但作为007系列的老粉丝,我对这个项目的最初反应,其实是纠结要多过期待,原因很简单——帕特里克·吉布森这个演员,似乎不太符合我对“詹姆斯·邦德”这个人物魅力的理解。他看上去太过年轻,在游戏中的人物形象,更像是一个阳光的欧美大男孩,完全不符合历代詹姆斯·邦德此前在大荧幕上,那个幽默又古板、冷酷又多情的复杂形象……或者说,他始终游走在“詹姆斯·邦德”的标志性特征外,让人感到有些难以适从。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但这话说的其实对人不对事,面对负责游戏开发的IO Interactive,我还是有几分信服的——因为真论起来,他们真可以算是现存为数不多专精“特工”题材的厂商,而要是从广义角度出发,“打人侠”和“007”也算是同一类人,除了行为动机外,他们最大的不同,或许也只在于头发的疏密程度。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到底希望从“特工”题材作品的身上,获得些什么呢?是看着英国绅士端着枪扫人吗?还是中年白男撅着屁股打入敌营内部?再或者,用高科技道具拼凑出一个抽象且合理的玩法?对此,IO Interactive的回答非常简单且直接——我全都要,甚至还想要更多,要有子弹乱飞的车辆追逐、要有失重状态下的空中械斗,还要有掀翻所有的连环超级大爆炸。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文娱作品没有标准答案,但观众却有审美阈值。当试图去剖解詹姆斯·邦德时便会发现,这是一个“英雄”,却不是一个“道德卫士”。为了达成目的,他可以无所不尽其用,而这种无所不为,也正是IO Interactive在最初设计“代号47”时,最重视的事情——你在游戏中能做的事情越多,往往节目效果就越好,有时候,甚至会让不了解的人觉得“杀手”是个整活游戏。

    巧了不是?

    007其实也挺幽默的——或者说,它的夸张表现,本身就自带一种幽默效果。比如,那些离谱的Q-Lab高科技设备,放在本作里,就是可以执行一键导航和自动搜索的“欧米茄手表”,你甚至还能用它发射激光、飞镖和烟雾弹……想象一下,一个欧美白男蹲在草丛里用手表射人脖颈,是不是也挺搞笑的?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在《007 初露锋芒》的实机演示里,还有这么一个桥段:詹姆斯·邦德扮演成酒店门童,跟着形迹可疑的酒店服务员一路混进了目标所在的宴会中,可搞笑的是,邦德翻窗进入的场面却刚好被另一面服务员所目击,为了缓解尴尬,邦德张嘴就是一句瞎话:“我是反渗透检查员,有急事”,直接把对面给说愣了。

    据开发团队的说法,这是本作中邦德能力的一种体现,面对突发情况,邦德可以利用“BLUFF(忽悠)”能力,抢占话语先机,并取得最终解释权——仔细想想,其实挺扯的,而在进行实机演示时,也是把不少人给看乐了。但转念一想,这就好像是电影里,作为严肃任务正式开始前,负责活跃气氛的桥段,好像也挺合理的。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我想,这大概也可以算是电子游戏最大的优势了——在与玩法结合之后,它可以让你把某些原本离谱的事情,变得具有节目效果。所以,按照IO Interactive的调性,才会在解构电影中的詹姆斯·邦德后,选择在底层逻辑上依葫芦画瓢,使得《007 初露锋芒》充分继承“杀手”的核心玩法。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在看到这支关卡演示时,才豁然开朗——或许,我们想象之中的“007”游戏,就该是这个样子。

    但并不代表《007 初露锋芒》就是套了皮的“杀手”。如果你熟悉“杀手”,那自然也明白IO Interactive的短板在哪里——叙事和演出。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作为二十五年如一日深耕一套玩法的箱庭游戏老厂,IO Interactive擅长做玩法、做动态地图、做环境交互、做箱庭解谜,却不常做传统的叙事与大规模的影视化演出。但也好在他们不做,这才保证了“杀手”系列没有在工业化转型的时候,落入俗套的“流水线射击游戏”行列。

    而007与“杀手”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这里——他们两者中都有秘密行动、有利益冲突、有致命的人物与武器,但和慢节奏的箱庭解谜游戏相比,007还需满足粉丝对视觉冲击力的一切需求。不信你看千禧年后的“新007”系列电影,爆炸、枪战和飞车追逐,早已取代了旧时代下的靓男美女之间,带有挑逗意味的尔虞我诈……好吧,虽然也会有点儿,但我想说的是:关键在于叙事重心的改变。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所以,IO Interactive才需要将这个不长的实机演示,专门拆成上下两个部分,并在后半段开场一改“杀手”系列缓慢且高自由度的游戏内核,用一段速度感拉满的飞车戏与紧张刺激的枪战场面,触动007系列粉丝们的神经。

    你看,“杀手”系列从来不会怎么做,因为在更多时候,IO Interactive需要的是一个冷酷到几乎没有感情波动的“打人机器”。只是这样一来,故事的叙事边界也被彻底限制,高速的飞车戏码更是与“杀手”的中小规模箱庭玩法,看上去格格不入——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杀手”系列里尝试过纯射击玩法,来一个打一个,玩久了其实真挺无聊。

    所以,我才可以庆幸,《007 初露锋芒》也不是那种生拼硬凑,给系统打补丁的游戏。而在看过由IO Interactive亲自演示的追车与战斗后,你其实不难发现,它有很多东西其实是服务“电影化叙事”,更是“反传统动作射击游戏”和“杀手”式的。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这话咋说?

    演示最后,詹姆斯·邦德为了追赶目标,不得不在机场与敌人的武装部队展开正面对决。但有趣的是,这场正面对决似乎又没那么“正面”。IO Interactive在场景中安置了大量“可交互”物品,比如储油罐……这听上去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007 初露锋芒》偏偏将这些油罐做得巨大,还一连放好几个,甚至还加入了大量的场景破坏效果,好像就怕你打不准,或油罐爆炸炸不死人一样。

    这种做法的本质,其实是对“自由选择”与“场景交互”玩法的放大,它让你能以更加“聪明”,也具有更强视觉效果的形式处理掉敌人,看着一连串的爆炸将敌人送上天,总比一个个排队击毙来得要爽吧——在这点上,IO Interactive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弥补了短板,可以说是在“线性动作游戏”和“箱庭解谜游戏”间,最精明的做法之一了。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其实到了这一步,组成一款有趣“007”游戏所需的条件,基本已经到位。而我,也早就不再担心游戏的玩法问题。所以,不管是在那场亚洲宣传会,还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主题还是得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来:新007到底行不行?

    真说起来,帕特里克·吉布森倒也不算太过年轻,考虑到每任詹姆斯·邦德的任期,三十岁正是个合适的年纪——事实上,现实中的他,也的确看着挺像那么回事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007 初露锋芒》中的詹姆斯·邦德看着如此稚嫩?

    有意思的是,IO Interactive的确用了很多时间去解释这点,解释他们如何通过解构007,去为本作的“叙事”所服务,而大老远把帕特里克·吉布森专门拉到日本,也是为了更好地向玩家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007 初露锋芒》中的詹姆斯·邦德,是一名刚刚结束训练的“毛头小子”,正是这种经历与年龄上的特征,才成就了一种与过去老前辈们不同的人格面貌。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詹姆斯·邦德是“英雄”,却不是“道德卫士”,伟光正拯救不了世界。按IO Interactive的说法,现在我们看到帕特里克·吉布森身上不够“007”的地方,其实都是在为整个故事,以及一名真正的詹姆斯·邦德,而铺设的道路。

    仔细想想看,这还真是以前007系列,未曾尝试过的——在我们最初认识詹姆斯·邦德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了。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想到这个拥有阳光笑容的年轻男孩,在接下来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人与物,并身陷处于灰色地带的间谍社会时,不免让人多了几分期待——而想明白了这些后,这名年轻的007扮演者,看上去好像也没有开始时那么不顺眼了。

    顺带一提,除了被IO Interactive拉着跑的新任詹姆斯·邦德,这次对亚洲媒体的活动上,我们还见到了新任的007女主角中井乃绘美。最后,还看到了本作中扮演另一名女主角的演员陈静——或许这也是历史上,亚裔主角最多的一部007作品。

    我在东京街头遇到了最性感且危险的欧美男人

    好吧,我知道这或许并没有回答那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IO Interactive的下场,确实会给这个系列创造一些额外的可能,也确实给这个系列确定了一条明确可行的通路,它让“007”的游戏可以不再纠结于简单的枪和女人——如果“杀手”的本质,是“杀手模拟器”,那《007 初露锋芒》,又何尝不能成为一部“詹姆斯·邦德模拟器”呢?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