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含有大量关于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几天之前,当我走出《涉过愤怒的海》放映厅时,便预想到这部电影之后所会面临的风暴。从最终结果来看也确实如此,有的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是今年国产片年度最佳的电影,也有的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打着反父权的旗号,却充斥着自以为是的爹味。
但这些对这部影片以及整个电影行业来说,或许都不是坏事——即便是商业片,也应当有容纳更多讨论的空间。
在《涉过愤怒的海》中,曹保平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对人性与社会议题的残酷解剖,片中一些过激的、奇观式的、刻板式的影像呈现,让其有着极为丰富的解读维度。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讨论这部电影,都能十分难得地深入到足够引起争议的程度。在一个歌舞升平的环境里,当着所有人的面殴打房间里的大象,是尤为难得之事。
也因此,我认为本片值得被支持者与批驳者更进一步讨论,故而有了这篇文章的诞生——当然,在这当中也有“我个人对片中刺痛某些人敏感神经的情节设计感到无比愉悦”等私人因素的存在。
在讨论这部电影前,我们不妨先将视角转向电影外。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部电影之所以备受关注,最重要的原因都源自“曹保平作品”“灼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卡了数年后终于问世”等关键字。谁知,电影上映后却引起了二次元群体对这部电影的声讨——许多关于本片的文章都鲜有讨论Coser与二次元这一群体对本片的反感,但我个人却认为影片中对这一群体充满槽点的刻画,以及反对者们的愤怒,同样能够被纳入影片所描绘的那片“愤怒的海”中。
《涉过愤怒的海》的绝大部分故事,被包装成了一场癫狂的血腥复仇。
故事起自于两位“子辈”金丽娜和李苗苗的交往。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精神问题:前者无法容忍任何具有私人空间的私密关系,迷恋“把让你离开我的鞋子扔出窗外”这种可怕的占有式爱情;后者习惯了以施暴和占有的方式向他人表达情感,会在无麻醉情况下掰断自己的牙齿来表达“爱意”。这如同榫卯一般的人设,很自然地让这两位之间产生了一段畸形的扭曲虐恋。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极端的,充斥着背叛、控制、糜烂的私生活,以及精神和肉体上的暴力。最终,这极端的感情也走向极端的结局——金丽娜自戳十七刀后失血过多死亡。
而这段媚俗的悲剧式虐恋,除了引来了金丽娜的父亲——由黄渤饰演的金陨石对李苗苗的千里追杀外,也同步引来了二次元群体的震动。只因片中丰富两位年轻人角色形象的设计中,有一项是Cosplay,两人一个是漫画《死神》里乌尔奇奥拉的Coser,另一个是井上织姬的Coser,误打误撞地凑成了《死神》粉丝口中的一堆究极冷门CP——很难相信曹保平导演真的懂这个。
抛开这可能会带来的版权纠纷,这段设计的处理有非常多不恰当之处。
首先,导演用了两个相当具体的角色形象,而非选择对这两个被Cos的角色进行虚构或模糊化处理。其次,这两个具体的角色形象并没有在片中起到必要的作用,两人间的关系并没有与这两个角色有任何对照,这两个具体的角色也不是故事中的关键线索,纯粹只是作为背景存在——换任何角色来,都能完成这一剧本任务。
两个年轻人在片中的塑造是非常悬浮且虚幻的,他们的Coser身份在影片中的表现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从日常细节到做事选择都难以让真正了解这一文化的观众信服,所谓的Coser只是贴在两名角色身上的一张可有可无的标签纸。而对漫展这种特定文化下的大型活动的描绘,本片更是充斥着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强行描写的荒谬感——就像在外国电影里听到的那些极不标准的中文一样。
片中对亚文化的审视态度与导演表现出的观察结果,无论是在剧作逻辑还是现实逻辑层面都缺乏说服力。而片中用来表现这两名角色混乱私生活的画面,则以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展示了某种意义上的污名化——正如许多玩家看到“游戏”在公众议题中扮演的妖魔角色时的感受一样。故而,无论是《死神》的粉丝,还是具备共情能力的二次元受众,以及许多Coser们,都很难避免对片中的情节感到不适。
也因此,圈内与圈外人在《涉过愤怒的海》中所能获得的观影体验,有截然不同的区别,对影片的评价也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但这也正是这个话题有趣的地方。
诚然,无论导演在片中所刻画的二次元群体形象如何,他们身上的这一属性的确没有为剧情的演绎与推进带来多大的影响,曹保平导演所想要探讨的话题,在于两名年轻人复杂且脆弱心理状态的成因,以及这背后隐藏的巨大社会议题。
故而,二次元群体们对本片的“愤怒”,看上去似乎只是影片之外单独开辟的战场,是无关影片质量本身的,处于社会舆论层面的争议。
可若回归电影本身,曹保平所展示的电影主题——“对父权的血腥控诉”,又似乎能够巧妙地将这个问题,容纳进影片所讨论的范畴中。
那些关于二次元群体、漫展场景等亚文化的失真刻画,毫无疑问代表了曹保平作为这部电影的“至高权力者”,对这类群体的毫不了解与高高在上的态度,他以极端化影像呈现出的两个扭曲个体,完全足以说明他对这类亚文化的缺乏积极且正面的看法。
二次元群体们对这些影像群情汹涌的声讨,看似与本片无关,但实质上都能够作为本片主题外延的一场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被反对与指责的父权,有了一个具体的对象——曹保平导演本人。
而更有趣的是,若是将这个问题也放进对《涉过愤怒的海》的观察里,你会发现在影片的最后,曹保平导演扇向“父权”的那一巴掌,实则也能算作是对这场争议的一个道歉——无论他是否承认,在这部影片中被拷问的“父辈”,绝对不会少了他本人。
曹保平在电影之后与观众的讨论画面
如前文所言,《涉过愤怒的海》的前半段故事,完全是一段经典的复仇戏码,痛失女儿的金陨石提着菜刀从日本杀回国内,从陆上杀入海中。在这个过程里,他跟踪、砍人、私闯民宅、非法囚禁他人、拘捕,几乎视法律于无物,与李苗苗的母亲——由周迅饰演的景岚斗智斗勇、血腥厮杀。整个故事在这段的梗概之中,如《杀破狼:贪狼》一样,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上天入地只为手刃仇人,完成最激烈的同态复仇的故事。
正如本片所有宣传物料中,都会带上一句措辞激烈的“弄他!”
为了强化这段叙事的冲击力,黄渤和周迅都贡献了极尽癫狂之能事的精彩演出,将故事的内在矛盾相当集中地放在了复仇与阶级矛盾之上——李苗苗是个富二代。而影片为这段追杀故事也奉上了好几场视觉奇观,如台风天飙车戏、大“鱼”倾盆戏、电车隧道追逐戏等,将整场复仇大戏烘托得轰轰烈烈。
然而,这段多方势力倾尽所有的复仇追杀故事,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叙事诡计,父亲为女儿复仇、母亲为保护儿子反抗,甚至更深一层所暗示的阶级冲突,都是掩盖故事真正主题的迷雾。影片中所有角色的癫狂表现,以及两位年轻人身上种种夸张的病态心理,也都是这团迷雾的一部分——前文所述的那段对二次元群体的刻板描写,也被包含其中。
明面上奔涌激烈,极力在挑动观众情绪的复仇剧情,实际上却掺杂了许多虚伪的情绪。看似为女儿的死怒不可遏,为了追杀凶手不顾一切的父亲金陨石,实际上是个对女儿一无所知、关系疏远的父亲。
他跟侦查凶案的日本警方喝酒聊天时会大谈“我老金的女儿怎么能被这么欺负了呢?丢人啊”;在追查凶手的时候,他还有心思一边等人一边计算自己这趟出行,会给他的渔民事业带来多大损失;他对待家庭的态度极为漠视,嘴上说着“一辈子就活个闺女”,实际上在海上捕鱼的时候连女儿的电话都不愿意接;比起给女儿送殡,他更愿意花时间去把强暴女儿的罪犯打一顿。
说完这句话,他就离开了葬礼现场
他跟女儿关系的疏离,在影片中借着景岚的台词足以说明——“你根本不爱你女儿”,金陨石所表现出的“爹味”之浓重,让整部电影的前半段充斥着细密的“鱼刺”——时不时地让你不得不吐一下。
而那场声势浩大的复仇,本质也绝非一个父亲在为女儿复仇,而是一个自以为是父亲的人,在完成一场对“传统儒家观念中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的角色扮演。这场复仇不出自父爱,不悼念亡者,只是一个“父亲”维系自身权威的粗暴演出。
“父亲”是个东亚文化体系特征鲜明的角色,他们几乎都有着类似的一张脸谱——沉默寡言、严肃、始终保持威严、在家庭关系中说一不二,他们总是躲在“应当相夫教子”的母亲身后,用施压与规训,代替沟通与理解来作为培养子女的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有不少人诞生过“我去买几个橘子”的温情回忆,但对不少人来说,“父爱如山”所代表的“爱”里恐怕掺杂着不少“畏惧”的情绪。这种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尤其是继承“父权”的“儿子”的成长,总会在经由一段心理上的“弑父”而完成权力的更替,诞生一个新的家庭单元,实现又一个循环。
进入到现代社会,随着原子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这种源于三纲五常的绝对权力结构有着一些弱化,但仍根植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关于人生讨论的话题里,你都能够看到无数个活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凰”“都是为你好”等窒息环境中的子女。
而将这套结构同比例放大,便是一个覆盖于整个社会的牢笼。长辈们嘴里的“年轻人要好好奋斗,谁不是熬过来的”,整个社会认知下的“年轻人一届不如一届”,全都是同样一套权力体系中生产出来的话语,用以维系只以年龄大小论高低的“长幼尊卑”秩序,成为所谓“父权社会”的一个切片。
《涉过愤怒的海》这部影片的表面故事,便是这样一套“父权”叙事下的一个完美童话。
故事里的子女们在脱离了父母的羽翼后,都过得十分“荒唐”,并且一不小心就会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那些看着糟心的二次元群体描述,正是“父辈”们眼中“荒唐”的一部分。而故事中的每一位父母,都会在大错铸成时毅然出现,全力救场,为子女们收拾烂摊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浓缩了关于“父亲”的描述里最精华的部分——强大、无私,为子女默默奉献,为子女铺好前路,为子女的安危不顾一切。
可到了影片最后的一小段,这个故事却一把撕下了此前所有“歌颂父辈”的温情面纱。金丽娜私人空间里记录的一条条关于父亲的话语,诸如“父亲怕我发烧难受给我敷了凉毛巾却差点把我闷死”“父亲训练我游泳只会强迫结果差点把我淹死”等,条理分明、细致入微地指出了金丽娜病态心理与悲惨结局的罪魁祸首——她的父亲。
让她失血过多身亡的那十七刀,每一刀都在影片的最后,捅在了她的父亲,以及浓缩于金陨石一人的所有“父亲”身上。于是,金陨石在“大仇得报”的快感中被再次拖入深渊,放走了被囚禁的李苗苗,在找不到女儿坟墓的情况下崩溃大哭,在影片最后自首。
这是个令人惊喜的反转和结局。
我们早已对“伟岸的父亲”习以为常,也早就习惯了影视作品中对“父爱无疆”的温情刻画。却鲜少看见有人站出来,跟我们说说什么叫做“父爱之毒”。
《涉过愤怒的海》所讲述的,便是“父爱之毒”。曹保平作为本片隐藏于幕后的那位“父亲”,用死亡与不宽恕的方式,扇了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自以为是的“父亲”一巴掌。
虽然影片的前半部分或多或少地暗示了这一终局,但最后这一巴掌响起时,还是响亮得让人身心愉悦。
涉过愤怒的海,无人生还。金丽娜用她的死亡,完成了本片中“真正的复仇”,同时也不带任何宽恕地,对所谓的“父亲”发出寒冷刺骨的死亡控诉。
黄渤在影片上映后接受过新浪球探足球比分的采访,在这个采访里,他对于创作环境说了一番话:“不拿手术刀真正再往里面切上几寸,你见不到真正的肌理,也见不到真正的骨血。”
这也是本片最值得肯定的一个地方——《涉过愤怒的海》这把手术刀,真正切开了某些许多人三缄其口的东西。
而如果要说本片的遗憾之处,那大概是曹保平这把刀,切得不够深,他扇自己的那一巴掌,还不够响。
为了塑造影片癫狂的气质,曹保平刻意将所有设定都往极端环境下去推,他设计了女性被强暴的情节,设计了官商之间的灰色地带,设计了极端环境下权力的失效与倒置。通过这些过火的、疯狂的设计与画面呈现,前后两段故事才有足够强烈的对比,影片结尾的克制才有真正“愤怒”平息后的无声嘲弄。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选择呈现的那些极端画面,以奇观化的方式去描绘女性被虐待的画面,以奇观化的方式将二次元这样的亚文化处理成妖魔般的剧情推动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是——即便在这样的主题下,他也不认为他选择呈现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正如影片中将女儿被强暴的影片到处给人看的金陨石一样。
同样,在影片的最后那句“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终的安全岛”,以及金陨石不过是自首告终的结局,恐怕也难以为故事那残暴的开始,落下足够分量的终结——当然,这可能为比是曹保平本人的问题就是了。
正因如此,我才会选择将“二次元声讨风波”作为对本片讨论的一个切入点。因为,本片所引爆的二次元群体间的不满、他们对本片的怒斥,无不告诉所有人,对于影片主题的讨论还远远没有终结。
曹保平在片中扇了“父辈”们一巴掌,结果却只是以“自罚三杯”的形式草率结束。既然如此,那不妨让戏外的观众们接替他,继续扇出这一巴掌。
让这场罕见的自下而上的控诉,进入让人喜闻乐见的下一轮。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