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永恒的。在这款最新发售的《我要变成人类》中,主角就是靠着爱的动力不断前进。《我要变成人类》中玩家扮演一只女吸血鬼,为了拯救自己的男朋友,摆脱地狱的束缚,踏上冒险旅程。本作包括五个场景章节,全都充满动作挑战。本作配乐采用电子朋克风格,来自音乐人Jimmy Urine。漫天飞舞的不是花瓣而是血浆肉沫,所以这绝不是俗套的爱情故事。制作组Rising Star工作室总经理Martin Defries表示:“与Sinclair和Jimmy Urine合作非常棒。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看到PC玩家在游戏中爽快厮杀,我们还将把本作推向PS4和Xbox One。”《我要变成人类》的特色内容有:吸血鬼的审判 - 爱,背叛,无尽的毁灭,全都以像素血沫洒遍五个场景章节。爱人的子弹 - 用可靠的散弹枪轰杀一切障碍
一款成功通过STEAM青睐之光的游戏《我要变成人类》今天确定了正式的发售日期,这款游戏将于4月15日登陆STEAM平台。《我要变成人类》中,玩家操作的是一个吸血鬼小萝莉,她需要到地狱中拯救自己变成帽子的男朋友。采用黑白像素画面风格的《我要变成人类》共有5个关卡,在游戏中还可以对自己使用的武器进行升级。
12亿光年以外,持续20分钟,一颗恒星爆炸变成超新星过程中发出的冲击波,被美国宇航局(NASA)的太空望远镜成功捕获,这是人类首次完整记录到超新星爆炸过程。据CNN和太空网22日报道,美国宇航局用于发现行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这颗距离地球12亿光年,直径比太阳大500倍的红色巨型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并在这一过程中首次捕捉到爆炸冲击波的可见光。超新星爆炸画面由于该过程仅持续20分钟,开普勒捕捉到这一瞬间被NASA称之为“天文学家研究调查的里程碑”。这一研究结果已被接受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由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葛纳维奇(Peter Garnavich)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3年周期内从500个星系中捕获的数据,观测了多达50万亿颗恒星,结果
由CCP Games开发的科幻MMORPG游戏《星战前夜》最近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加入了全新的迷你游戏,使用这个迷你游戏玩家可以帮助医学组织揭开人类细胞的秘密。本次加入的迷你游戏名为“Project Discovery(探索计划)”,通过这个迷你游戏,游戏中的科学家将对真实世界的人类细胞高解析图图片中进行分析蛋白质的特性,将不同玩家得出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改进人类细胞蛋白质数据库。参加本小游戏的玩家还可以得到对应的游戏内报酬或特殊道具。其实这个迷你游戏与索尼公司在PS3游戏机中加入的人类细胞计算差不多,都是利用更多的资源造福世界的行为,有《星战前夜》玩家在闲暇时可以支持一把。
Allen Wei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原画师,并在中国最大的视觉效果工作室More FX工作,他的作品多以科幻风格为主,效果十分震撼!话不多说,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吧。
人类进行了大量天文学研究,希望寻找到类似我们的生物——寻找可维持生命的环境、对行星宜居性进行评分、将遥远星球和地球进行对比。但假如从统计学角度看,寻找到另一颗哪怕和地球只有一丝相像的星球的概率微乎其微呢?一支国际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新研究,他们收集了太阳系外行星的已知信息,并输入到计算机模型中。他们设计了一种计算方法,来模拟138亿年来星系和行星的形成过程,并得出了一份类地行星的“宇宙清单”。在这份清单中,地球看上去十分独特。但研究人员承认,他们对遥远及邻近宇宙的类地行星的当前空间分布的预测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尤其考虑到我们对太阳系外行星知之甚少——据估计,宇宙中大约存在7万亿亿颗行星,而我们仅发现了约2千颗。这类计算中肯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动物们也到了交……呃不对,动物们干啥说不准,但人们的确是到了聚在一起,交流感悟的时候。老朋友交流人生历程,御宅族交流本月新番,三姑六婆交流你的一切,而你只想过年了好好歇着,顶多跟三五知己看看电影什么的。重温经典爱情片是个不错的选择↓▲图片来源:《泰坦尼克号》看着这一幕欢快的双人舞,我忍不住长叹一声:哎,你们从这一幕看出了什么?完全入戏的朋友A:眼里唯有对方的纯真爱情。重点跑偏的朋友B:转到最快撒手就神作了。念物理系的朋友C:微不足道的引力波。……“哈?你在说神马?”引力波是啥?嗯...能吃吗?杰克和露丝之所以会互相吸引,除了因为爱,还因为质量。在爱因斯坦的描述中,有质量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时空发生扭曲,物
刘慈欣近日,Google围棋程序AlphaGo击败欧洲围棋冠军的新闻,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情。对于出自人类之手的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摆脱人类控制的猜测,人们莫衷一是。新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小型,的确让一些人产生了对技术的悲观和恐惧。那么,人类科技的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特意撰文,表达了他对人类科技的看法。人类的力量微不足道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科技进行批判反思,强调科技的负面性。他们认为,核武器、环境污染等问题说明,人类的智慧无法驾驭失控的科技,人类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有可能把自己毁灭掉,甚至有极端的声音说,应该停止发展科技。这种思潮
5PB打造的奇葩新作《内裤保卫阵线(Punch Line)》让不少玩家眼前一亮,尤其是看过原作动漫的粉丝更是激动不已。现在官方为我们带来了本作的首个预告,本作的玩点全部展示,一起感受下吧。视频欣赏:游戏的主要系统分为两个模式,一个是恶作剧模式,另外一个则是恶作剧连锁模式,游太在成为幽灵的状态下,为了寻找圣典,会来到各个女生们的房间内进行观察,此时如果点选房间内的各处,就会产生恶作剧,例如不经意地触动什么东西,而让女生们吓了一跳,就会令游太的灵力提升并且升级,此时就能够推动更重的实物了。灵力提升后,千良之助会向游太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完成对应的指令就能够推动剧情,但是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游太如果不经意看到了女生们的胖次,就会令右端的情绪爆发槽提升,情绪达到最高潮的话,就会莫名其妙突发小惑星撞击地球,导致人类灭亡,
昨天游戏发行商Gambitious Digital Entertainment对外公布了一款由NoClip开发的游戏新作《僵尸恐怖夜》,游戏和普通的僵尸题材游戏不同,并不是消灭僵尸,而是要将僵尸的病毒传染出去,感染更多的人类。玩家在游戏中对各类僵尸发动指令,向夜晚中的人类世界发起攻击。随着进攻的进行玩家还可以发动各种能力的变异僵尸大军,有看好的人类目标吗?马上把他也变成你的僵尸傀儡!《僵尸恐怖夜》预计在2016年春季登陆STEAM,面向PC和MAC平台。
冷知识(trivia)指的是琐碎的、庞杂的事情或知识等,或许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却鲜少人会去注意。和“冷笑话”属于一种另类幽默一样,冷知识非但有用,且更吸引人。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1) 卢塞恩心理学学院发现,人被打屁股时,可以提升IQ——心痛,只因心动。(2) 日本的色情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兵荒马乱dě小青春ヾ。(3) 小伙伴液体里含有精胺,它具有抗氧化剂的功能,抹脸上在一定程度能帮助消除皱纹——独自为伍。(4) 花粉其实就是“植物的精子”,因此花粉症其实就是一种性传播的疾病,但是没人自愿吸入花粉,
德国那些正在研究地球地质史上曾出现过的冰川期的气候学家们,已得出结论认为我们也许至少在接下来一万年的时间里看不到冰川期的到来。这一结果可能由全球变暖导致,追根究底罪魁祸首还是我们过去几十年里在大气层中排入的所有碳。预测未来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不过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从过去得到了帮助。他们在研究过去冰川期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地球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值、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以及世界冰期旋回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被发表在自然期刊上,他们在研究中总结道:“人们慢慢累积的二氧化碳排放,共计排出了1万至1.5万亿吨碳,这些会将下一次冰川期推迟至少一万年。”乍一看这似乎很不可思议。地球上一次出现冰川期还是在11万至1.2万年前,冰川会吞噬大片可供人居住的土地。虽然我们也许不喜欢它们的声音,但我们现在
最近几年大量利用物理效果展开的游戏数不胜数,尤其在智能设备平台,各种撞车摔跤等no zuo no die的游戏都只是昙花一现,最近有一款同样也是物理效果解谜游戏——《人类:一败涂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值得各位留意。在《人类:一败涂地》中,并不是让玩家安放各种机关让小人触发,而是操作身处梦境中的主角bob,利用物理效果解开梦中的各种谜题,比如荡秋千、撬开铁栅栏等等,最终逃出梦境。游戏的创意点子非常不错,期待最终版的效果。《人类:一败涂地》由独立游戏工作室NoBreakGames开发,目前开启了早期购买,价格为9.99美元,虽然不是最终完整版,不过也可以体验游戏独特的乐趣。《人类:一败涂地》官方网站:http://www.nobrakesgames.com/human/
整个地球表面面积达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亿平方公里,而当前地球总人口为71.25亿,相当于每平方公里14个人,即使只算陆地面积每平方公里也不到50个人,绝对的“地广人稀”。 事实上,地球虽大,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却很小,绝大部分人都挤在沿海和平原地区,导致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基于NASA网格化数据绘制的最新人口地理分布图显示,全世界50%的人口,都拥挤在1%的空间内。 这份网格将地球表面划分为2800万个单元,每个面积3×3平方英里(7.8×7.8平方公里),如果其中人口超过8000人就用黄色表示(相当于每平方公里131人),否则就是黑色。 中国和印度是人口
如果我们在火星上建立一个殖民地,那么在上面生活的公民是否应当享有自治权呢?甚至成立一个国家?反正征服火星的太空竞赛已然开启,埃隆·马斯克之前就表示,他应该能赶在2026年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火星一号”说他们只会晚一年,也就是2027年就会登陆火星。NASA的计划是在2033年把人类送上火星轨道,并将赶在2039年前真正把人类送到火星表面。中国方面,则计划在2040年到2060年之间把人类送上火星,与此同时,欧洲航天局也在着力筹备2033年的火星任务。那个时候,火星上一片朝气蓬勃,也挺壮观的。当这些宇航员登陆火星之后,他们在火星上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研究站和生活设施,但又隶属于各自的国家和机构。然而早在1967年的时候颁布的《外层空间条约》中就曾提到:“外太空,包
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太阳成为黑洞,将导致地球与人类灭亡的论断和预言一直是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话题。近日美国科学家凯瑟琳·妮尔发表文章反驳了地球将灭亡的理论,她认为如果太阳成为黑洞,人类是有办法可以生存下来的。黑洞是由一个质量相当大的天体,在核能耗尽死亡后发生引力塌缩后形成。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理,由于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过大甚至连光也逃逸不出来,故名黑洞。在此区域内的万有引力非常强大,任何物质都不可能从此区域内逃逸出去,甚至光线都被它强大的引力拉回,因此黑洞不会发光,不能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但天文学家可借观察黑洞周围物质被吸引时的情况,找出黑洞位置。那么,太阳会成为一个黑洞吗?凯瑟琳·妮尔认为,太阳有可能成为黑洞,但是不会实际发生。在她的文章中称,很多黑洞仅仅是大质量恒星演化的重点,这些恒星的
冷知识(trivia)指的是琐碎的、庞杂的事情或知识等,或许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却鲜少人会去注意。和“冷笑话”属于一种另类幽默一样,冷知识非但有用,且更吸引人。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1) 荷兰研究发现:舌吻10秒会“交换”8000万个细菌,舌吻得越深越久,双方人体内的细菌组合就会像是“同步”了一样,越来越相似。日后2人面对相同或相似的感染症状与食物时,也将具备较强的抵抗力和消化能力——酒可否醉心#C°。(2) 肥胖真的会传染。哈佛大学医学院调查发现,在固定时间内如果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本人变胖的几率增加57%;如果兄弟姐妹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有几种动物能够感知磁场并对其做出反应。人类细胞也根据磁场移动,而且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对伤口愈合做出的一种反应。为了进一步探索,一个研究团队已经准确探索到细胞间感知磁场和做出反应的机制。这个研究团队来自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是由Min Zhao博士负责的。Zhao的团队已经提出一种观点,细胞拥有一种双分子的感知机制。这一观点是根据鱼皮细胞、人类细胞和变形虫的研究得出的。为了鉴定这种机制,研究人员从阿米巴虫体内移除了部分基因,他们怀疑这些基因在磁场感知方面存在一定的作用,然后他们将这些单细胞生物送入到一个磁场中。通过各种移除基因的尝试,一种名为Kir4.2的蛋白质(由KCNJ15基因产生)和多胺类分子被发现对于磁场信号的感知是必要的。这两种分子被发现在人类细胞中也有着相同的功能。Kir4.2蛋白是一
“基因测序一定能够免费。”在刚刚结束的2015中国计算机大会上,“973”首席科学家王俊在大会报告中提到,免费测序之后,把基因和锻炼、饮食、传感器等加起来,基于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健康预测、健康管理。有了生命科学大数据,加上人工智能最终可以实现人们对于健康的前瞻性管理,达到生命程序给每一个人设定的极限150岁。王俊曾任华大基因CEO、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7年前,他带领团队完成了第一个黄种人的基因组研究项目“炎黄一号”。不过,他刚刚宣布创办碳元科技公司。“现在人工智能是非常热的领域。事实上我们对于人生命程序的理解,对人本身智能背后的逻辑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如果说计算机是以硅为基础,生命就是以碳为基础,我们身上所运行的D
9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发现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这意味着火星可能不是一颗死寂星球,而是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据统计,人类目前已经发射了40多个火星探测器。NASA公布的这一发现,再度挑起人们对火星探索的热情。如果真如NASA所说,火星表面存在液态水,我们可以通过制造温室等办法改造火星环境,进而移民。实际上,美国宇航局打算在2039年将人类送上火星。人类登陆火星甚至移民火星,还存在哪些困难?(童鞋们要把图片放大了看哦)
京ICP备14006952号-1 京B2-20201630 京网文(2019)3652-33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675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egal@3dmgame.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54473036) All Right Reserved